洗脚的养生治病作用
“春洗脚,旭日固;夏天洗脚,夏天可以淋湿:秋天洗脚,肺会蠕动;冬天洗脚,丹田暖。”这首歌谣讲述了四季洗脚的好处。
一般来说,人们洗脚是为了达到清洁的目的。如果是为了达到养生治病的效果,要注意洗脚的方法。具体来说,泡脚时,水温要保持在40摄氏度左右,水量要能淹没烫印部位。用热水泡脚5-10分钟,然后用手按摩脚。按摩要正确进行,否则达不到祛病强身的目的。每天晚上用热水洗完脚后,坐在床边,屈膝放在另一条腿上,膝盖向内倾斜。右手按摩左脚,左手按摩右脚,转到按摩,直到局部发红发热。动作要轻柔、连贯、轻盈、重要。一开始速度要慢,但时间要短。习惯之后,按摩速度要逐渐加快。按摩脚底的同时,要多活动脚趾。中医认为,拇指是肝脾的经脉。多动大脚趾可以疏肝健脾,增进食欲,对肝脾肿大有辅助作用:第四趾属于胆经,按摩可以预防便秘和肋骨疼痛;小脚趾属于软皮经络,可以纠正女性子宫的位置。因此,足浴后按摩心脏和足部具有重要的保健和医疗功能。特别适用于神经衰弱、顽固性膝关节麻木痉挛、肾虚、腰酸腿软、精神阳痿、失眠、慢性支气管炎、周期性偏头痛、月经痛、肾功能不全。
足浴对以下疾病有很好的效果:风湿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静脉炎、静脉曲张、足跟疾病、痛经等。
根据中医理论,脚是三阳经和阴三经的起止点,分布着12条经络和60多个穴位。经络与脏腑、体表器官和组织密切相关,有规律地协调全身的生命活动。所以国外医学专家称脚底为人类的“第二心脏”。通过足浴,主要目的是刺激足部穴位,刺激经络的调节和控制,从而平衡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与现代医学的反射理论、循环生理学、医学全息理论不谋而合。
值得一提的是,泡脚时在热水中加入一些药物,还可以防治脚气、脚干、脚臭、脚汗、足跟疼痛、冻疮、下肢水肿麻木、肢体温度、运动无力、感冒、类风湿性关节炎、夜尿症等。
以下是药物足浴疗法治疗的一些常见疾病:
①感冒。
感冒的时候可以睡前用生姜洗脚,效果很好。
(2)冲压关节顽固性麻木和痉挛。
可加入适量银杏叶,用热水煮沸20分钟,然后洗双脚,有辅助治疗作用。
(3)神经衰弱等疾病。
在热水中加入5克红花、5克川椒、8片荷叶浸泡洗脚,对神经衰弱、小脚浮肿、夜尿频、头晕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4)脚气和出汗过多。
将50毫升山西老陈醋、30克苦参、15克花椒放入热水中,洗脚2-3次,7次后效果最佳。此方对灰指甲、脚臭也有显著疗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