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节气养生>正文

元宵节为什么要走百步 元宵节走百病健康养生

导语:元宵节走百步,是为了百病健康养生。在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里,人们习惯于走百步,这被认为可以驱除疾病。通过行走,人体的新陈代谢得以加速,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得到了锻炼,有助于保持健康。

目录导航:

  1. 元宵节为什么要走百步
  2. 元宵生活小常识
  3.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由
  4. 元宵俗语
  5. 元宵节习俗10条
  6.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为什么要走百步

去除百病的意思,元宵当天走百步,又称‘游百病’‘散百病’等,是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的在正月十五日,但多在正月十六日进行

除了各种庆祝习俗外,还有一种有趣的活动——“走百病”。

走百病,也称“游百病”,“散百病”,明清时期北方尤为盛行,在正月十五日或十六日那天,妇女们相约梳妆出行,走过城墙,走过大桥,甚或走去郊外,是一种为了避灾求福的民俗活动。

元宵生活小常识

元宵节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中国人习俗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俗称小年。过完小年就是新的一年开始。大家开始工作了。元宵节各景点都会举行灯会供游人欣赏。灯上也会用纸条写上谜语供游人猜。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习俗一:猜灯谜

据记载,猜灯谜自南宋起开始实行,到现在还是很流行。“元宵节最早在西汉就有了,但是猜灯谜却是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出谜语、猜灯谜的人很多,街面很热闹。开始时是爱好出灯谜的人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不同颜色的彩灯上来让人们猜,并以此来娱乐。因为谜语能开发人的智慧,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深受各个阶段的人喜爱。

习俗二:吃元宵

吃元宵,是一个中国古老的一个传统节日习俗,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多在元宵节吃,也有当点心吃,一般有多种馅料,其中黑芝麻馅的最为常见,元宵除了一般种类的,还有酒酿小圆子等种类

元宵节当天有很多小常识,比如在这天要说一些吉利的话,要做元宵,吃元宵,寓意消灾消愁,财源滚滚,还要吃甘蔗,寓意这一年将苦尽甘来,甜甜蜜蜜。

元宵节是每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日作为节日。一般民间会举办灯会,在灯笼上写上谜语猜灯谜,组队舞龙灯,踩高跷,划旱船等活动庆祝。家家户户吃元宵。还会迎紫姑,走百病。

正月十六走百病的来由

“遛百病”又称“走百病”,此活动最初仅限于妇女,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习俗内容之一:正月十六晚饭后,所有家庭成员带着节日的喜悦倾家出动,溜达溜达散散心,祈求把身上的不舒服全部“遛”掉,新的一年中百病不得,身体健壮,生活安康。“遛百病”来历:明清时,北京等地正月十五日,妇女夜间约齐外出行走,一人持香前导,且须去桥,谓可健身却病,称为“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又称“走桥”。江南苏州一带称为“走三桥”。“走百病”经过历代充实与发展,成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代也有白日游走的,有抱着孩子的妇女,有被搀扶着的病人,也有拄拐杖的老人等,乡间的道路上、树林间、山岗上、河水旁到处是游走的人群,他们边走边看,有时还边走边唱,精神为之振奋,通过野外游览,饱览如画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对身心健康有一定益处。扩展资料:“遛一遛,百病走。”在古老的沧州一直延续着“遛百病”的传统习俗。老百姓们认为: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到街上走一走,预示着来年一年都没病没灾。因此,每年正月十六的晚上,百姓们就会早早地吃完晚饭,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散步闲游、观看烟花,倾城而出,场面蔚为壮观。公安部门提醒市民朋友,“遛百病”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和规定,在祈求平安的同时莫忘交通安全。

元宵俗语

元宵的俗语有:正月十五闹红火、元宵节,走百病、元宵节,烤百病、正月十五闹花灯、元宵节,上盐水、正月十五雪打灯,清明时节雨纷飞

上灯圆子落灯面,上元无雨多春旱。

元宵走一走,病灾远远溜。

雨打上元灯,云罩中秋月。

月亮每逢十五圆,元宵最是要团圆。经典花灯呈方圆,必不可少吃汤圆。烟花升腾最烂漫,欢乐喜庆看得见。花开花飞花满天,邀得祥瑞入庭院。元宵快乐,快乐元宵!

元宵节习俗10条

元宵节的习俗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祭门、祭户、逐鼠、迎紫姑、走百病等等。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元宵节的习俗10个

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在宋代,民间就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闹花灯的风俗十分盛行,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元宵节的习俗

元宵节有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走百病、舞狮子、逐鼠、迎紫姑、送灯等习俗。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

吃元宵: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

闹花灯: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猜灯谜: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华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走百病:“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逐鼠:逐鼠是一项元宵节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对养蚕人家所说的。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

迎紫姑: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送灯: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 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2、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元宵节的习俗吃元宵,“元宵”是北方人的叫法,南方人叫“汤圆”、“汤团”。按照我国民间传统习惯,每年到了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因为这些名字与“团圆”发音相近,所以就去团圆之意,借十五月圆之夜,希望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元宵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到元宵节家人会团聚在一起。一家人猜谜语,家门口都要挂上一对大红灯笼。也叫上灯节。家人做各式各样的汤圆吃。

首先元宵节这天要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

元宵节还要“送花灯”,其寓意就是就是求子添丁,也被称为送孩儿灯。

除此之外过元宵节还要耍龙灯,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这天还要舞狮子,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最后,元宵节还要猜灯谜,谜语能启迪智慧,在流传过程中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

元宵习俗,中国民间习俗,全国各地习俗不尽相同,其中吃汤圆,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因其重要的文化内涵,成为文人墨客钟爱的题材,关于节日的民俗文化从各篇佳作中也可见一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jieqi/56987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红梅果可泡酒吗 中药红梅的功效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