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资讯>正文

足临泣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足临泣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导语:仰卧,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后面,趾伸肌外侧凹陷处。属于足少阳的胆经,是此经的穴位;八脉相交点之一,穿过带状脉。清肝泻肝,疏肝理气,通络止痛。1.肝胆热盛,肝火炎,肝气郁结,如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胁痛、乳肿、乳痈、月经不调、淋巴结核等。2.肢体废用,关节疼痛麻木,足跗肿胀疼痛,脚趾因经络不通而挛缩疼痛。1.配合百会、太冲、开颅、觉

仰卧,在足背外侧,第四趾后面,趾伸肌外侧凹陷处。

属于足少阳的胆经,是此经的穴位;八脉相交点之一,穿过带状脉。

清肝泻肝,疏肝理气,通络止痛。

1.肝胆热盛,肝火炎,肝气郁结,如头痛、头晕、目赤、肿痛、胁痛、乳肿、乳痈、月经不调、淋巴结核等。

2.肢体废用,关节疼痛麻木,足跗肿胀疼痛,脚趾因经络不通而挛缩疼痛。

1.配合百会、太冲、开颅、觉前、太溪、中柱、风池穴,针刺下法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头晕。

2.结合太冲、合谷、太阳、河马小厨师、外关、针刺泻下、泻肝火治疗肝胆火盛所致的红眼、眼角疼痛。

3.配合颊车、合谷,针灸驱风泻火止痛,治疗胆火引起的牙痛、面部肿胀。

4.结合乳根、肩井、期门、间排、针刺泻法,以利肝胆郁结,消肿止痛,治疗肝胆郁结所致的乳痈。

5.针刺结合肝俞、心房、下泄、祁门,用于疏肝利胆、理气,治疗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

6.配合章门、天井、阳陵泉、内关,针刺可疏肝解郁,治疗肝气郁结型瘰疬。

7.结合调理城的伏兔、阳陵泉、足三里,运用针灸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治疗中风后偏瘫、关节痛、下肢麻木。

8.针灸结合昆仑、徐秋、揭西、太冲、玄中,用于调和气血,化瘀止痛,治疗跗骨肿痛和脚趾挛缩。

1.《灵枢》:苦难,遗尿,难言,恶受威胁,善吐。

2.《为急用做准备》:儿童癫痫发作与回顾。

3.《针灸大成》:八脉图同时治证穴,手足中风不举,疼痛麻木,发热抽筋,头痛,眼肿,红肿疼痛,头旋,牙痛,耳聋,咽肿,飘风,痒,肌腱牵引,腿痛,胁肋肿胀,肢体偏斜。

4.经方图翼:主要用于治疗胸满气喘、头晕心痛、盆腋佩刀、关节痛、无常等症。

5.经穴讲解:哭泣之症,胸痛,盆缺刀瘘,腋下少刀瘘,善啃腮,田璇穴胀满,大喜发酸,头晕目眩,枕骨颅骨疼痛,淋抖风寒,心痛,周痛,疟疾日起,妇女月事不宜。

6.《医宗金鉴》:中风后手脚难以活动,伴有麻木发热、抽筋、头风肿痛,甚至两颊发红、眼痛头晕。

7.针灸亮点:清肝利胆,舒经止痛。

8.“针灸”:清头益胸胁,理气散结。

9.临床针灸:泻火熄风,明目听力。

10.“针灸心悟”:清火熄风,疏肝利胆。

11.针灸穴位手册:清热消肿,通经止痛。

12.针灸探索:清热熄风,疏肝利胆。

13.《中医针灸经络腧穴》:疏肝利胆,清头明目,通经活络。

15.《穴位临床应用》:疏肝解郁,熄风降火。

16.“新实用穴位”:疏肝利胆、清利头目、疏通经络、活络。

17.“中医针灸穴位一体化”:疏肝利胆,聪耳明目。

18.《穴位讲义》:疏通肝胆,调脉。

19.针灸辨证论治:疏肝解郁,清头通络。20.石学敏针灸:疏肝熄风,清火化痰,明目益智。

21.《珍珠胶囊自然赋》:足近垂泪,理气解郁,但偏头疼。

22.“传统实用针灸”:疏通肝胆,调摄脉搏。

1.古代文献摘录

针灸经典A、B:厥、四逆、哮喘、气盛、风清体汗、髋膝痛、走不动、脚皮痛、哭为主。疟疾西传,哭为主,胸满,腋下肿,马刀软,善咬舌颊,天肿。

针灸赋予经典:舒歌治疗心痛和关节痛。

申英经:不宜太阴,以脚近泪,阴与阴交合,中极;乳痈,脚近泪,下连,,下溪,,少泽;气喘吁吁,脚近泪,神门,银岭,昆仑。

《针灸大全》:跗肿疼痛,伴有啼哭,脉间深。

玉龙府:用内室治小腹胀。

针灸大成:配合三阴交,中极可治月弊。

《玉龙歌》:两脚有水。

针灸简编:头痛、头晕、足哭、风池、百会、合谷。

针灸手册:季肋痛,足哭,季门,章门,枝沟,李沟,太冲,杨府。

《新针灸手册》:耳聋、足哭、耳门听宫、苦风、中柱、外关、耳鸣、足哭、肝俞、肾俞、听宫。

针灸治疗常见病简介:偏头痛、足哭、风池、头维、丝竹空、中竹。

中国针灸概况:瘰疬生于腋下,足近垂泪和徐秋。

2.现代研究进展

陈青梅等采用巨刺法治疗偏头痛40例,包括肝阳上亢加刺络、瘀血阻滞加刺阿是穴、痰浊阻滞加中脘、风龙、肾气不足加太溪、关元、气海、气血不足加足三里、雪海、三阴交,痊愈18例。

艾灸可采用0.5~0.8寸直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阳辅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阳辅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下一篇:侠溪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侠溪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