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水退烧 中医退烧有四法
1.中医有四种退烧方法
首先,热是冷的
也是中医最常用的退热方法之一,即使用感冒药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主要适用于发热但不恶寒的患者。如果看到高烧,多汗,口渴,喝冷饮,脉象大到数不过来,就是热流质损伤的综合征。此时不能用发汗退热法,要用韩干退热法,如生石膏、生地黄、麦冬等。如遇高热、烦躁不安、口干咽干、便秘、尿热、舌红苔黄、脉数强,属热毒上亢证,宜采用苦寒清热法,如黄连、黄芩、栀子等。因为这些药比较凉,容易伤脾胃,要注意适可而止。
二、最低工资法
相当于中医所说的“以腑泄热”,即以苦寒退烧,通便。
主要适用于高热便秘患者。如果患者出现高热、出汗、大便不通、腹胀、腹痛、拒按,甚至胡言乱语、舌苔黄糙、脉锐。就像锅下多烧些柴火,但拿走柴火,火就熄了,热度就退了。所以常用大黄、芒硝等药物,或与清热方剂配伍,促进排便、腹泻、积热,使邪热自下而上,达到泻火退烧的作用;再者,通便泻火可以保护阴液,就像防止火旺烧水,限制体温上升一样,也有利于退烧。
三、滋补汤止沸的方法
相当于中医的“疏散退热法”,即以药性较强的药物达到退热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1、发汗退热法
适用于外感发热患者。发热和恶寒同时常见,无汗或汗少。这是由于体表外邪引起的发热。由于致病因素的性质不同和患者体质的差异,可分为风寒表证和风热表证两大类。前者恶寒明显,一般不出汗,有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清鼻、不口渴、咽痛、脉紧等。后者有明显发热,通常有出汗、头痛、口渴、咽痛、脉浮等。发汗退热法应根据寒热不同选择不同的药物。如风寒表证常用麻黄、桂枝、羌活等辛温发汗药;对于风热表证,常用辛凉发汗之品,如柴胡、升麻、薄荷。通过发汗祛邪,使邪热伸出,退烧,从而达到退烧的效果,符合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所说的“身若烧炭,汗散”的治疗原则。发汗法对无汗高热者特别有效。
2、升散退热法
适用于内热郁结者,常表现为发热、胸膈烦、口干唇裂、面色赤红、舌痛、舌红苔黄、脉数等。清热方中可加入薄荷、升麻,增强疏散清热之效,符合《黄帝内经》所述“火滞”的治疗原则。但需要注意的是,发汗退热法很常见,退热效果很好,但发汗过多会损伤体液,身体虚弱者慎用。
第四,滋阴清热
也就是说,滋阴药物是用来治疗阴虚发热的。主要适用于阴虚引起的胸热、手足发热、烦躁不适、夜间出汗等症状。比较常见的是身材偏瘦的人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肺结核、肿瘤等。此时应滋阴清热,可用白质地黄丸或大补阴丸治疗。
2.成年人有哪些快速退烧的方法
成年人有哪些快速退烧的方法?成人快速退烧的方法如下:
1.多喝温开水,这也是帮助退烧的方法之一。喝温开水可以促进皮肤出汗散热,从而退烧。
2.用酒精洗澡。如果一时找不到酒,可以用白酒代替。
3.头部冷敷:可以在头枕上用冰袋湿敷,或者在额头上用冷毛巾湿敷,或者两者都用。这个方法简单易行,冷水就够了,还是冰水比较好。注意及时更换冷毛巾或冰袋,增强退热效果。
4.退烧药:退烧药要遵医嘱。剂量过大可引起出汗过多、虚脱;不宜使用过于频繁,也就是说同一种退热药两次的间隔时间不宜过短,以免药物在体内蓄积而产生副作用。一般两次间隔4 ~ 6小时。
5.热水泡脚: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不适。发烧时泡脚的另一个好处是它有助于降温。可以用脚盆或小水桶泡脚,倒2/3盆水。水温要比平时稍微高一点,温度在40摄氏度左右,这是基于你自身的适应性。可以扩张血管,缓解发烧带来的不适。
以上是关于成人快速退烧方法的相关介绍。上面介绍的五种成人快速退烧方法都是常用的退烧方法,效果很好。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如果用以上方法都无法退烧,建议及时去医院!
3.藿香正气水能退烧吗
藿香正气水能有效溶解表面水分,缓解胃部不适和感冒症状。一般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都会用藿香正气水来缓解外感伤寒或内湿引起的感冒症状。常见的症状是患者会恶心和头痛。
理论上说,肚脐与多器官的穴位相通,通过肚脐给药的方式可以达到治疗效果。正是因为肚脐周围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药物或热量容易渗透。疗效决定疗效。藿香正气水虽然有解表利水和胃的功效,但不是治疗感冒的特效药。其主要作用是溶解人体内的滞湿,仅对夏季热型感冒或风寒型感冒伴有内湿有效。
如果是中暑或者暑湿感冒,口服藿香正气水确实可以达到很好的疗效。这只是辅助治疗。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绝不能以藿香正气水为主治疗。对于有疗效的个体患者,一方面可能是因为酒精成分起了作用,带走了一些热量;另一方面,药物中的消暑成分也有一定的疗效。
通过上面对藿香正气水的简单介绍,相信你现在应该很了解藿香正气水了。孩子感冒后,必须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他一定不能一味的给自己用药,要做一个理智的医生。如果不小心错过了给孩子最好的治疗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4.如何正确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是每个家庭小药箱里必不可少的药品。只要一发烧,大多数人就会马上想到吃退烧药。现在退烧药的剂型非常丰富,有片剂、胶囊、滴剂、栓剂、贴一片就能退烧的贴剂等。但几乎都属于一类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等。,而且两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使用时有“三怕”。
1.害怕重复服药
人们都知道药物剂量越高,肝肾损害的风险就越高,但可能忽略了使用同类药物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这些药物化学结构相似,同时服用两种药物相当于一种退烧药吃两次,容易出现问题。
市场上以上述药物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有几十种。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一定要避免混合含有上述药物的药物。最好只用一种退烧药,连续服用最多3天。许多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以预防冠心病。服用其他退烧药时,必须咨询医生,否则可能会损伤肾脏。
2.害怕酒精
饮酒过量可能伤肝,退烧药也可能伤肝。两者加在一起,对肝脏的负担肯定会增加。同时胃粘膜也会受到直接损伤,可能出现胃出血、溃疡等严重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特别提醒慢性疼痛患者,千万不要在喝药酒的时候服用退烧药和镇痛药。
3.害怕咖啡
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患者在喝了几杯咖啡后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大大增加药物对肝脏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咖啡中的咖啡因会使对乙酰氨基酚在肝脏中产生的有害代谢产物N-乙酰苯醌的毒性增加三倍,从而放大对肝脏的损害。
提醒一下,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会引起发烧。首先要做的是治疗疾病本身。使用退烧药只是辅助手段。而且如果使用不当,退烧药会造成危险,不要盲目使用。
5.六种简单有效的退烧方法
1.保持家中空空气流通:
如果家里有空调,保持室温在25 ~ 27℃之间。可以把孩子放在有空调的房间里,或者用电风扇吹来吹去,让孩子的体温慢慢下降,这样孩子会觉得更舒服。但是,如果四肢冰凉,剧烈颤抖,说明需要保暖,就要用毯子盖好。
2.脱太多衣服:
如果宝宝四肢、手脚发热,全身出汗,说明需要散热,可以少穿衣服。
3、温水浴:
解开宝宝的衣服,用温水毛巾上下摩擦,让宝宝皮肤的血管扩张,释放体内气体。此外,水气从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热,但不建议年幼儿童使用。由于儿童不易转动,冰枕容易造成局部过冷或体温过低。退烧膏也可以。退热贴胶体物质中的水分蒸发时,热量可以带走,无需过度冷却。
5.多喝水:
有助于排汗和防止脱水。水有调节温度的作用,可以降低体温,补充宝宝体内水分流失。
6.使用退烧药:
婴儿中枢温度超过38.5℃时,可适当使用退烧水或栓剂。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