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都有什么
给药途径是初级药师考试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为帮助初级药师考生备考,特将给药途径相关知识点整理如下:
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式有很多种,根据主要特点大致可分为肠内给药和肠外给药。
1.肠内给药:包括口服、舌下和直肠给药。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它的缺点是:有些药物由于物理性质不能被吸收;有些药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或者被消化酶和胃酸破坏;此外,当食物和其他药物共存时,吸收不是恒定的。
舌下给药:虽然口腔粘膜可吸收的表面积不大,但对于某些药物来说,通过口腔粘膜吸收具有特殊意义。比如硝酸甘油在舌下吸收非常快,可以很快产生治疗效果。
直肠给药:在儿童呕吐或意识不清的情况下,通常通过直肠给药。约50%通过直肠吸收的药物不通过肝脏。但直肠吸收往往不规则、不完全。
2.胃肠外注射: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静脉注射:将药物水溶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流中,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得所需的血药浓度,从而快速可靠地产生效果。这是其他管理方法所不能及的。然而,由于高浓度药物在血浆和组织中的快速到达,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增加。重复注射也取决于保持静脉持续开放。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油溶液或不溶性物质。
皮下注射:只适用于对组织无刺激性的药物,否则可能引起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皮下注射的吸收速度通常均匀缓慢,所以效果持久。
肌肉注射:药物水溶液注入肌肉后吸收迅速,适用于油溶液和一些刺激性物质。
3.肺吸收:
气体或挥发性药物吸入后被肺上皮和呼吸黏膜吸收。由于表面积大,药物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快速进入血液循环。此外,药物的溶液可以雾化后以气雾剂的形式吸入。对于肺部疾病,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主要缺点是用量不易控制,使用麻烦。
4.局部用药
粘膜:药物用于结膜、鼻咽、口腔、直肠、尿道、膀胱,主要利用其局部作用。
皮肤:很少有药物能快速通过整个皮肤,但药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一般疗效与药物覆盖的表面积和药物的脂溶性成正比。虽然表皮充当脂质屏障,但许多溶质可以自由通过真皮,因此药物通过磨损、创伤或脱皮的皮肤吸收要快得多。
眼:局部眼药主要用于发挥局部作用。
更多2019药学职称考试高频考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