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节气养生>正文

颈源性头痛 颈源性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语: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痛之一。这种疾病是由枕部或病因引起的1.姿势不当,颈部劳损:坐卧不当,过度劳动导致颈部肌肉骨骼损伤,骨骼肌肉劳损。2.风寒侵袭,经络不和:

颈源性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头痛之一。这种疾病是由枕部或病因引起的

1.姿势不当,颈部劳损:坐卧不当,过度劳动导致颈部肌肉骨骼损伤,骨骼肌肉劳损。

2.风寒侵袭,经络不和:此病因风寒邪邪,经络不通,气血不畅,筋脉失养所致。

3.跌仆损伤,瘀血阻滞:跌打损伤,久病不愈,瘀血阻滞,经络不通,气血不通,致痛。

4.情志不畅,气血不和:五脏血气注于头面部,造成情志损伤,脏腑气血不和,头颈部筋脉失筋,疼痛。

5.脏腑损伤,精血不足:因年老或久病,肝肾亏虚,精血枯竭,脑不能荣,经络因虚而痛。

发病机理

颈源性头痛主要涉及足太阳经,也与肝脾气滞、气血不足有关。因邪阻阳经,导致阳经气血不宜停滞,若阻滞则引起疼痛。或因工作过度损伤,脏腑虚损,气血不足,肌肉肉亏。

1.临床表现:①单侧发作性头痛不伴有对侧转移,偶可双侧同时发生。②疼痛首先发生在颈部,然后扩散到枕部、额颞部和患病侧的边界。③疼痛隐痛、深痛、无搏动。④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小时至数天。⑤颈部姿势不良可诱发头痛。⑥颈部僵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同侧肩部或上肢疼痛。

2.体格检查:枕大神经或枕小神经压痛,颈部活动受限,颈椎及其侧面压痛。病程较长的患者,颈部后侧、颞部、顶部、枕部可能有压痛点。

3.影像学表现: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小关节紊乱,后纵韧带或黄韧带增厚,关节间隙变窄。

4.其他:本病发病年龄多在20-60岁,但学龄儿童近年来并不少见。女性患者在这种疾病中更常见。很多慢性发作,颈部姿势不好会诱发头痛。

辨证要点

1.区分外感内伤:此病属内伤,病程较长。但感觉冷的、疼的都和这个病差不多,只是病程大多较短,一般不难区分。

2.辨证论治:颈源性头痛的病理分为虚与实。舌苔脉象除了从年龄、病程、体质等方面区分虚实外,往往也是临床辨证的主要内容。

3.长期辨别病程:新病多实,慢性病多虚,气血不足,气血凝滞的新病多。除了气血不足、肝肾不足外,久病常有痰瘀阻络、不和的病机变化。

辨证论治

1.经络失调

症状:颈枕区紧绷或酸痛,甚至有额颞部不适或肩背部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紧。

治疗:疏通经络,急解痉。

处方:葛根加羌活、天麻、当归、川芎。

2.血瘀阻滞

症状:头痛持续,疼痛剧烈,反复发作,难以缓解,舌暗红色,或有淤斑、白苔、脉滞或涩。

治疗: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药方:破血三痛汤。可加入威灵仙、姜黄、川芎和丹参。

3.气虚络阻

症状:头痛复发,但长时间不愈,首领昏厥,精神疲惫,舌淡,苔白薄,脉弱。

治疗:益气补虚,活络止痛。

处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当归、葛根、党参、淫羊藿、炙甘草。

4.气血不和

症状:头痛、头晕、情绪不佳加重,伴有胸胁胀满、心悸、恶心,舌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调理气血,顺气。

处方:柴胡桂枝汤加香附子、傅玄花、天麻等。

5.精血不足

症状:枕颈部疼痛,以隐痛为主,时轻时重,持续不愈,头晕耳鸣,记忆力差,精神萎靡,舌红,舌苔少,脉细或细。

治疗:填精养血,填髓强筋。

处方:滋补液汤或杞菊地黄丸。

另外,在内服药物的基础上,可将煎服后的药渣敷于颈部,效果更佳。此外,在工作、学习和睡眠时要注意头颈部姿势,以减少头颈部组织损伤和肌肉疲劳,对预防发病或减少发作有积极意义。

附:颈性眩晕的辨治经验

颈性眩晕是颈椎病压迫椎动脉或刺激周围交感神经网络,导致椎基底动脉有效血容量减少,脑组织缺血而引起的眩晕。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颈椎病的四分之一,发病年龄在40岁以上。主要症状是头晕或突然昏厥,每次间歇性发作明显与头部的运动和姿势有关。突然头重脚轻,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立刻晕倒;或者颈部动作不协调突然出现头晕。伴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眼部震颤、上臂疼痛、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自缢等。颈部检查显示颈部肌肉紧张,有明显压痛。脑血流检查显示脑血管充盈度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x线片常提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钩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椎间盘膨出。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疗法。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病的形成机制及本人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供临床参考。

颈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是虚实夹杂。可由外邪中邪空引起,犯于脑中;或者因为肝肾失调,肝经气往上走;由于气血不足,空精血不足,心不能上空窍,导致内风婆娑。

从颈部与大脑的关系来看,颈部是大脑的门户,是头部与躯干连接的生命通道。除了心包经络和手厥阴静脉外,人体的所有经络都是相连通的,所以颈部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如果脏腑功能正常,颈椎的血液就会通畅,气机的升降就会有保障,这样“元神府”的大脑就可以时刻调节一切生命活动。因此,颈部和脏腑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系列生理病理反馈调节。如果月经不调,会导致颈部不和,表现为与脏腑和颈椎有关的疾病。如头晕耳鸣、呕吐自汗等。

在颈性眩晕的治疗中,要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把握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主要环节,选择活血化瘀、化痰通络、平肝潜毒、滋补肝肾等方法。月经不调者,宜用冯谖散寒等调和营卫。

治疗:

1.活血化瘀

清代潘姬对《药灯续焰》的评价是:“眩晕是死血所致。如果血液死亡,脉搏会充血并哭泣。脉凝而哭,则注于其上之丸薄,薄则空而晕。”明代杨仁斋的《知方》也说:“不能停滞,则头晕!”此法适用于颈性眩晕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无法侧转,颈部两侧疼痛,失眠健忘,嘴唇发黑,舌上有紫点,脉弦涩。

处方:川芎15克,三棱10克,土鳖虫10克,赤芍15克,葛根30克,威灵仙20克,全蝎5克。水煎服。

2.甘萍·甄妮方法

“苏文,我真想说说”:“风皆晕,归肝。”此法适用于头晕、头痛、头胀、颈不交、易怒、睡眠少、多梦、恶心呕吐、脉弦。

处方:川芎15克、天麻15克、葛根30克、威灵仙20克、腾骏30克、白芍30克、僵蚕15克、菊花20克、石决明30克。

3.化痰利水

龚廷贤的《百病复兴》说:“头晕目眩的人大多有痰。”朱丹溪还说,“无痰不致头晕”。

此法适用于颈性眩晕所致的头晕,如头晕、颈不和、阴天加重、恶心、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等。

处方:法半夏15克,南星片10克,川芎15克,葛根30克,威灵仙20克,白芍20克,水煎。

4.滋补肝肾

张景岳的《镜月全书》说:“没有幻觉。”叶《临证指南医案》:“头晕耳聋,气短走软,此为上实下虚之象,质重阴盛,甘味淬。”此法适用于头晕目眩、颈部运动障碍、心悸、流泪出汗、耳鸣、四肢麻木、腰膝酸软、呕吐、舌红脉弦细。

处方:黄芪30克,熟地20克,枸杞子15克,威灵仙20克,葛根30克,淫羊藿20克,杜仲3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

在以上四种治疗方法中,川芎、威灵仙、葛根、白芍及部分兽用药物应用广泛,说明这些药物在治疗颈性眩晕中起主导作用。根据文献记载,川芎是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药物。《日化子科本草》说:“川芎疗一切风、一切气、一切劳、一切血,补五劳,强筋骨,调血脉。该系统的实用性受到高度评价。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川芎可改善脑膜及外周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颅内中央动脉顺应性,降低脑血管特征性阻力。因此对缺血性脑病、颈性眩晕、偏头痛有明显的疗效和预防作用。

葛根含有黄酮苷,可扩张脑血管和心血管,增加脑血管和冠状动脉的血流量,舒筋解邪,解痉,对颈肩腰疼有明显疗效。

张仲景《伤寒论》是治疗阳经背强的名方葛根汤的主药,是葛根方。威灵仙具有祛风除湿、活络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四肢麻木、关节不利、筋骨劳损,可用于治疗咽喉部骨刺软化。最近的研究报道,威灵仙对骨质增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颈性眩晕是颈椎骨质增生引起的,使椎孔变窄,影响椎-基底动脉供血。因此,威灵仙治疗颈性眩晕有其作用基础。白芍为紧急止痛剂,可缓解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对血虚肝亢引起的头晕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僵蚕、土鳖虫、全蝎三种药物,叶天图说:“搜隧道里的淤泥,没有林泉。”颈性眩晕时间长了最容易深入隧道骨骺。若气血凝滞,痰瘀交结,则须用虫药搜采逃窜。僵蚕、土鳖虫、全蝎具有祛风化痰、解痉散结、活血化瘀、平肝潜阳、熄风的作用,是首选药物。对于病程较长,长期难以治愈的颈性眩晕,可酌情使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jieqi/12678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微波炉里的油渍怎么清洗 小苏打帮你下一篇:南瓜的功效与作用 南瓜豆腐羹的做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