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常识>正文

李世珍 昆仑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导语:脚外踝后面,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此经的穴位。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1.风寒湿热引起的头痛、头晕、鼻衄、落枕、肩背、腰腿痛、足跟痛、癫痫、疟疾。2.临产停滞,难产,气血凝滞,婴儿衣服少。1.此穴与针灸、下法配伍,以散风热、清头部,如风池、天竺、三阳络、合谷等,治疗风热头痛;配有风池、太阳、外关、养心

脚外踝后面,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属于足太阳膀胱经,是此经的穴位。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1.风寒湿热引起的头痛、头晕、鼻衄、落枕、肩背、腰腿痛、足跟痛、癫痫、疟疾。

2.临产停滞,难产,气血凝滞,婴儿衣服少。

1.此穴与针灸、下法配伍,以散风热、清头部,如风池、天竺、三阳络、合谷等,治疗风热头痛;配有风池、太阳、外关、养心,治疗风热头晕、目赤;配风池,迎香,合谷减商,治风热鼻衄。

2.以风池穴、天竺穴、后溪穴、针灸下法,沟通太阳经络之气,舒筋活络,风邪入络所致的落枕、头痛、下半身疼痛等无法复查。

3.配合大长舒、药阳关、环条、卫中、阳陵泉、成山,针灸活络止痛,治疗因经络不通引起的腰腿痛、下肢瘫痪。

4.针刺结合石丰、曲泉、钟伟、杨府,用于舒筋活络,急止痛,治疗月经不调引起的腿膝挛缩疼痛。

5.针灸结合玄中、太溪、徐秋、三阴交,用于补充精血,强壮筋骨,治疗精血不足引起的足跟疼痛。

6.结合银陵泉、三阴交穴,针灸泄泻可用于艾灸、祛湿通络、活血散结、治疗寒湿痹阻。

7.针刺结合百会、风池穴、后溪穴、参麦穴,用于安神定志,治疗风痰入络所致的癫痫、惊厥、头痛等症。

8.针刺结合大椎、索靖、天门、后溪、卫中、成山,用于健脾止泻,祛风散邪,舒筋止痉,从而治疗风邪与人体络脉的痉挛综合征。

9.结合古、内关、三阴交穴,运用针刺下法,促进气血循环,治疗气滞血瘀型小儿麻痹。

1.《灵枢》:融合与背融合的主融合对澳洲有好处。如果从后面摸心脏,会伤到肾脏。还有,邪在肾,则骨痛,阴阻则不得。腹胀、腰痛、排便困难、肩部和颈部疼痛、头晕...昆仑,有血就拿去。

2.“苏文”:主要冷、热。

3.针灸经典A、B:痉挛,脊柱结实,头晕痛,脚打结,裂疟,出汗,腰痛,不能投球,眼睛脱落,物品掉落,疟疾不渴,偶发性运动,癫痫,焦虑,女性分娩困难,婴儿衣服少,风大。

4.《黄帝内经·太素》:寒热灸……外踝后灸。

5.“备急用”:主风已经死了很久,风急。不知不觉就知道了,或心腹饱满,或半身不遂,或口干舌燥,唾液自流,或闭目失聪,或身寒直,或烦闷喜怒无常,或唇青目白,角弓颠倒。,

6.千金一方:疟疾,出汗,腰痛不能俯仰,眼睛像要掉下来,物品像要拔出来。

7.“益心方”:治疗寒热、癫痫、眼痛、头痛、多汗症、腰痛,如牵拉、痉挛、脊柱结实、脚打结等。

8.《太平盛辉方》:治邪血,大气肿痛,足肿,女不生育。

9.《铜仁穴针灸经》:肩背部急停,咳喘,阴虚肿痛,小儿癫痫,痈肿。

10.《西紫明堂灸经》:急性眼痛、红肿、穴出血、身痛。霍乱,小儿阴肿,足痛,筋腱转动,尸瘫,中邪呕吐,咳喘。

11.《赋》:一般脚踝疼,昆仑医。

12.《云子经络整肃论》:昆仑穴清热昏痛。

13.《扁鹊申英针灸玉龙经》:可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肿痛、突发哮喘、上气、诸痛...癫痫,然后中毒。

14.《普济方》:上昆仑治邪血肿痛,足肿。另云:夏伦针刺风疹多以风热、风寒痹痛、腰酸背痛、偏风半身不遂、脚痛重为主。

15.《琼瑶神书》:治腰腿痛、气脉不和。

16.《针灸聚英》:东圃,《针灸经》云不足,脑不满,耳苦,头歪,目为眼;气不足则变,肠惊声尖叫;下气不足则昏厥,心力衰竭。补上外踝,保持。

16.《针灸大成》:腰和脚气,脚肿不能碰...头痛、肩背痛、咳嗽气喘、腰脊疼痛、蹲伏、阴肿疼痛、头晕疼痛、疟疾、出汗、心痛和背痛...孩子有癫痫和皮疹。再次,

17.《薛婧杰》:昆仑病,腰痛,脚气,脚肿受不了。如打结、踝裂、肩背刺痛、腰脊疼痛、行动迟缓、癫痫、痈肿、小儿头痛等。昆仑肺病:咳、喘、疟、汗;昆仑肾脏病:阴中肿痛;昆仑肝病:头晕痛如脱。

昆仑心脏病:心痛与背有关。昆仑膀胱病:女性妊娠困难,宝宝出不去。

19.《经络检查腧穴汇编》:干湿脚气,龋齿。

20.《针灸集锦》:舒筋解表,散寒。

21.“常用穴位临床应用”:循经取穴,用泻,通经络,顺太阳经络;天气凉爽时,清除滞热。

局部取穴:泻下、舒筋活络、通络散结、艾灸、温散寒湿;用补的方法强化肌肉,补虚;用三角针刺血,数豆量,祛瘀散结。

22.《针灸》:清主,合理化细胞宫,宁心舒筋。

23.“针灸心悟”:昆仑挣脱,止痉。

24.《临床针灸》:通经络气,强腰肾。

25.针灸穴位手册:祛风除湿,清热开窍,舒筋活络。

26.针灸探幽:清头明目,舒筋祛湿。

27.《中医针灸经络腧穴》:清头明目,调子宫,安神,舒筋活络。

28.针灸穴位疗法:祛风清热,通络活络。

29.《腧穴临床应用集》:舒筋活络,清头明目。

30.新编实用穴位:清热解毒、舒筋活络、安神调细胞。

31.“中医针灸腧穴一体”:清头明目,益腰引产。

32.新简明针灸:祛风通络,舒筋健腰。

33.穴位讲义:祛风通络,舒筋健腰。

34.针灸辨证论治:祛风通络,舒筋健腰,清头。

35.石学敏针灸:祛风舒筋、舒筋活络、强腰补肾。

36.《珍珠胶囊自然赋》:昆仑治胎。

37.腧穴编:通经络、益肾、引产。

38.传统实用针灸:祛风通络,舒筋健腰。

39.“临床常用100分精要”:通经止泻、舒筋活络、调和气血的方法;补筋补虚、补阳的方法;泻法:驱邪、截疟、安神、止癫、清头明目、调子宫。

1.古代文献摘录

《灵枢》:觉心在后控,从后触心。累了肾会断肠。取景谷、昆仑,疯狂,取冉冉谷。

又:寒、热,取五处及天竺、凤池、舒窈、昌强、陀、中脘、内舒、上焦、上官、关元、田璇、田蓉、合谷、阳西、关冲、中柱、阳池、罗晓

针灸经典A、B:头汗,腰痛,臀肿,上牙,背坏,臭,味差,臭,从头到脚泄风,昆仑主。还有,风从头到脚都疼,嘴闭着打不开,每张凳子都充满暴力。

“备急用”:风炫头痛,如天府、风门、昆仑、关元、关冲。疟、寒、汗不出来:少泽、复柳、昆仑。另外,每当脚气刚开始的时候,就要快速艾灸...不会生气的可以用。想咸又救不了的一定是艾灸。

外台秘籍:阳陵泉、昆仑艾灸。

《云子论经络补益泻法》:清古之法……腰痛,昆仑出血,中央。还有:肾心痛、景谷、昆仑、合谷。

Xi洪福:翻筋使针鱼的腹部炫目,过昆仑山就消失了。

马丹阳天星十二分治杂病歌:转筋扭腰很痛,抬腿走路都很吃力,动脚就呻吟。想要幸福,就要针刺这一点。

《肘后之歌》:脚与膝已隐隐作痛多年,昆仑与鲁。

《针灸大成》:大便有毒痈,承髓,三阴交合。

玉龙歌:脚气,腿脚肿红,昆仑,参麦,太溪。

针灸:四肢湿邪浸入,曲池,昆仑。

2.现代研究进展

鲁世军等用昆仑654-2穴位注射治疗坐骨神经痛97例,其中风寒湿型50例,肾虚型40例,血瘀型7例,治愈44例,显效32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94.9%

针灸0.5~1.0寸可以艾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承扶穴 承扶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下一篇:京骨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京骨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