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吐穴位 按什么穴位能止吐
商品目录
一、哪些穴位可以止呕
二、中药止吐
三、催吐的偏方
可以按什么穴位止呕
1.止呕穴位
常用最方便的穴位是内关,位于前臂内侧,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肌腱之间,腕横纹上2寸。
小臂就是人们所说的小臂,桡侧就是拇指侧。在前臂内侧,从拇指侧开始,可以感觉到两条粗大的“肌腱”,即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肌腱。
当你弯曲肘关节和腕关节时,你可以看到两条水平线,即肘关节水平线和腕关节水平线。两条水平线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2英寸,1/6为2英寸。
止呕的穴位很多,关键在于辨证。目前常用胃经、心包经的内关、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按压。
2.生姜可以停止呕吐
生姜治恶心呕吐:生姜是常见的食物,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生姜是天然的晕车药。生姜根中的姜醇和姜辣素能减轻胃蠕动的频率,具有抗呕吐作用。
3.柠檬可以停止呕吐
孕妇可以吃柠檬。柠檬味酸,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对孕期呕吐有很好的止呕作用。可以切片浸泡在水中食用。但是柠檬是酸性的,容易刺激胃,建议不要多吃,尤其是胃酸过多的人。
4.甘蔗鲜姜汁可以止呕
半杯甘蔗汁,1汤匙新鲜阿姨汁。甘蔗去皮,打碎拧成汁,鲜姜洗净捣烂成汁,然后将两种汁倒在一起,混合均匀,稍温后服用。有和胃止呕的作用。黄连1.5g,紫苏叶3g。黄连和紫苏叶用水浸泡而不是茶,经常喝。清热和胃。
止吐药中药
竹茹味甘微寒,有清热化痰止呕的作用。竹茹10 ~ 15克,可水煎服,可治饮后头痛呕吐。
高良姜性味辛热,具有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的作用。高良姜10 ~ 15克,水煎服,可治饮酒过量、感冒呕吐。
苦参性苦湿,具有祛风杀虫、利尿的作用。苦参煎剂10 ~ 12克有利于醒酒。
五味子性味酸、甘、温,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敛汗、涩精、止泻的作用。五味子10 ~ 12克,可水煎解酒。
野葛是野葛未开放的花蕾,性味甘甜,善于解酒,健脾止渴于胃。葛根10 ~ 15g,可治过量饮酒引起的头痛、头晕、烦渴、胸膈胀满。
肉豆蔻味辛温,有收敛止泻、温中行气消食的作用。取肉豆蔻10 ~ 12克,与水同饮,可治醉酒后饱胀呕吐之症。
乌梅味酸、涩、平,具有敛肺、涩肠、生津的功效。取乌梅30克,水煎服,可解酒后烦渴。
桑葚味甘微寒,具有滋阴补血润肠的作用。解酒时,可饮鲜桑葚汁150克。
呕吐处方
呕吐的处方1:
生姜30克。姜打成泥状,用开水调姜水,一天两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服。
花椒、炙甘草各3g,干姜10g。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温服3次。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勤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温服两次。
呕吐的处方2:
饮食引起呕吐、酸腐,腹胀,无食欲;
焦麦芽15克,焦谷芽15克,焦山楂15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两次服用。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加水煎煮取汁。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两次服用。
焦山楂30克,莱菔子15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两次服用。
催吐处方三:
情绪障碍,呕吐,吞酸,嗳气频繁,胸胁胀满,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加水煎煮取汁,分两次服用。
紫苏叶10克,藿香10克,柴胡6克。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服用。
吴茱萸3g,黄连5g。加水煎煮取汁,分2-3次服用。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加水煎煮取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