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人群养生>正文

神经性偏头痛 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语: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常在青春期前后引起疼痛。女性较为常见,发病情况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阵发性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生化

血管神经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其特点是反复发作,常在青春期前后引起疼痛。女性较为常见,发病情况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是阵发性脑血管舒缩功能障碍的生化改变。此外,还与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因素有关。过度的精神压力、焦虑和兴奋往往会诱发这种疾病。

虽然这种病在中医上可以归为头痛综合征,但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在中医上应归为“脑风”和“头风”。我在临床上根据“脑风”和“头风”治疗此病多年,效果良好。

1.风邪客在山顶:头为诸阳之会,手、足、足三阳经脉皆循头。足厥阴肝经自上而下,交百会。所以,如果感觉到风邪,就会顺着经络从上到下。正如李东垣所说,“风只能到达山顶”。《苏文·孙文阳明学》“伤风者,受风邪影响,经脉亦弱,邪气聚于一侧,致额角疼痛,故称偏头痛。”如上所述,风邪是导致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内脏功能障碍:“头是清阳之所”,五脏气血必在头上。因此,如果内脏的内伤导致气血紊乱,经络堵塞,大脑失去支持,就可以引起这种疾病。

大脑是骨髓之海,主要依靠肝、肾、精、血,以及脾胃运化。水谷输送气血滋养它。若肝气郁结,久降火,或肝肾不足,肝阳上亢,扰乱开窍,致此病。或因肾精亏损,髓海空不足或肾阴亏损,水不含精,风阳扰之。或者是脾失健运,痰饮内生所致,或者是脾虚、生化不足、气血不足所致。

3.淤血阻络:头部由肝胆两经分布,胆囊经侧,肝经顶。两个经络都负责疏通和缓解,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可引起头痛。此外,跌打损伤和长期创伤也会引起头部充血和头痛,因此充血是这种疾病的另一个病理特征。

虽然对此病的辨证论治众说纷纭,但从病理角度看,不能脱离风、火、痰、虚瘀,从以下几类论治:

1.肝气郁结型

症状:头胀闷闷的,时不时的走神。我的情绪通常是不稳定的,经常是情绪激动,用脑过度或者月经期诱发的。伴胸痛,舌红,苔薄白,脉细或弦细。

治疗:疏肝解郁,祛风止痛。

药方:丹栀逍遥散。

处方:丹皮、栀子、当归、柴胡各10g,茯苓、白术各10g,白芍6g,薄荷、菊花、姜黄各10g,蔓荆子、生姜各10g,加减:如有失眠,加小麦、大枣;若月经不调,可加益母草、桑寄生。平时亏的加阿胶、何首乌。

2.肝阳上亢

症状:头痛干裂,两侧疼痛无尽,有旋转感,伴有情绪不佳,或经期疼痛加重。易怒,味苦,眼红,大便干涩,舌红,苔黄或白,脉弦滑而有力。

治疗: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处方:重症用青空膏。处方:羌活、防风、川芎、柴胡、炙甘草、黄连、黄芩、蔓荆子、菊花、姜黄。

温和:用天麻勾兑汤。处方:天麻、狗屯、杜仲。石决明、牛膝、桑寄生、栀子、黄芩、益母草、茯苓、夜交藤、菊花、蔓荆子、姜黄、栝楼。失眠患者加百合、知母;胸胁疼痛者,加肉苁蓉根,旋花。

3.肝肾阴虚型

症状:头痛空,头晕,失眠,腰膝酸软,易怒,记忆力明显减退,大便稍干。

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弦细或细。

治疗:滋补肝肾,补髓止痛。

药方:用二至丸尝一尝。处方:旱莲草、女贞子、蒺藜、白芍、菊花、蔓荆子、勾屯、地黄。失眠比酸枣仁汤更严重;小便过多者加金樱子、覆盆子、菟丝子,记忆力明显减退者加人参。

4.气血两虚型

症状:头痛、头晕、严重疲劳、面色苍白、精神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心悸失眠、舌淡苔白、脉沉或细。

治疗:益气养血,熄风止痛。

处方:补中益气汤用于偏气虚者。

处方: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当归、白芷、藁本。八珍汤用于血虚者。

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阿莎丽。头痛、头晕、旋转者加狗屯、天麻。食欲不振者,加神曲鸡内金。

5.混浊上扰型

症状:头痛、体重过重、嗜睡、吐痰流涎或咳嗽呕吐、胸闷、心慌、舌质淡或微红、苔白腻、脉滑或滑。

治疗:健脾祛湿、化痰熄风、止痛。

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处方:法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炙甘草、天麻、蔓荆子、僵蚕、苍术、川芎、白芷。

如遇头部悸动疼痛,主要在头顶,或呕吐,水清痰涎,四肢温度低,食欲差,口温适中,为寒凝厥阴之兆,可用吴茱萸汤加味。处方:吴茱萸、党参、大枣、阿莎丽、荜茇、豆蔻、蔓荆子,以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如果病人打嗝,经常吐痰和流涎,加丁香和柿子。

6.瘀血阻络

症状:长期头痛,反复恢复,或有头部损伤史,头痛剧烈,刺痛或跳痛,或固定性疼痛,常伴有头晕、恶心、呕吐的头部症状,女性月经量不畅,头痛加重,月经量少,有淤血、面色晦暗、舌红或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治疗:通窍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用桃红四物汤调味。处方: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蔓荆子、藁本、姜黄、勾兑。地龙、三棱、莪术很痛。如果长期患病,长期涉络,无论何种类型,都应酌情加入丹参、茜草、僵蚕、地龙、全蝎、蜈蚣等药物,以增强镇痛效果。此外,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羚羊角骨和中药的镇痛效果极佳。前者性寒,可用于头痛热盛者,如肝阳上亢、肝气郁结、痰饮化火。而后者较暖,头痛较冷,如寒凝、痰瘀或痰扰的患者。

附,偏头痛的处方数量是可选的

1.加新粉汤

适应症:各种顽固性头痛。

处方:川芎30克、白芍15克、白芷、白芥子、香附、柴胡10克、郁李仁、炙甘草6克、阿莎丽6克。每日一剂,水煎,十日为一疗程:感寒者加防风、荆芥、紫苏叶;剧烈疼痛者,加羌活、延胡索;阴虚血虚者加生地、当归。突发疼痛者加胆南星、僵蚕、全蝎、蜈蚣或制马钱子粉各1克。高血压患者加牛膝、桑寄生;内热者,可酌情加知母、丹皮、生地。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三次,拌药汁,早晚温服。十天为一个疗程,有效,可持续1~2个疗程巩固。服用期间,禁止辛辣、鱼、虾、牛肉、狗肉、公鸡等毛发制品。

2.九种酏剂

处方:制川鸟、制草乌、制半夏、白芷、石膏、胆南星、川芎各25克,细辛全蝎各12.5克..磨成细粉备用。

服用方法: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每次三克。半个月为一个疗程,可以根据病情连续服用。

主治:风痰阻络所致的血管神经性头痛。中医将其区分为“头风”和“偏头风偏头痛”。

3.活血搜风汤

适应症:偏头痛。

处方:川芎、白芍各15 ~ 30克,赤芍15 ~ 20克,红花、全蝎各9克,四川蜈蚣2只,天麻10 ~ 15克。细辛和甘草各3-6g。

服用方法:水煎服,早晚各一次,饭后服用。

4.化瘀止痛散

适应症:偏头痛。

处方:全蝎15g,地龙20g,甘草20g,川芎30g,丹参40g,丹参15g,绿茶少许。

均匀法:将上部磨成细粉,分成22小包。每天早晚各吃一小包。服用时,取绿茶和药粉一撮,用200毫升开水浸泡,取上清液100-150毫升。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以痊愈为度。

5.上海曙光医院“头风汤”

适应症:血管性头痛处方。

处方:生石决明30克,细辛3 ~ 4.5克,川芎15克,白芷10克。服用方法:每日一剂,水煎,7天为一个疗程。

根据:血管性头痛在因头痛去神经科就诊的患者中排名第一。多年来,我用此方治疗了数百名血管性头痛患者,效果显著。处方中,石决明有较好的平肝止头痛作用。与活血止痛的川芎、祛风止痛的细辛、白芷配伍,可充分发挥其对血管性头痛的治疗作用,是治疗血管性头痛的有效方剂之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renqun/14153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扁平足手术怎么样下一篇:沙眼可以热敷吗 沙眼可以做激光手术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