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梗的功效与作用 苏梗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中国南北都产。夏秋收获。去除杂质,晒干,使用原料。
紫苏梗、紫苏梗、嫩紫苏梗、老紫苏梗、白苏梗、紫苏梗。
味道辛甜,性质温和。归脾、肺、胃经,理气止痛,安胎。
5~10g,人煎服,不宜久服。
紫苏全草含有挥发油。该油含有55%紫苏醛,紫苏醛是紫苏油的香气成分。紫苏煎剂和输液可扩张皮肤血管,刺激汗腺分泌,具有解热作用;在体外,其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品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紫苏醛也有很强的防腐作用。
1.腹胀腹痛,胸膈痞满。本品辛味甘,行气舒中,和胃止呕。蜜炒后能行气消积,不伤右。对身体虚弱的人特别有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脘腹胀痛、胸膈胀满、闷闷,常与陈皮、沉香配伍。
2.胎动不安,胀满疼痛。本品辛、甘、温,能行气。气顺则胎气益。可用于治疗胎动不安、腹胀、腹痛、心烦恶心。常与陈皮、茯苓、白术配伍。
1.治水肿,苏庚八元,蒜根三钱五元,水煮姜皮五元,冬瓜皮五元。水煎服。2.治疗孕期呕吐,紫苏梗10g,川黄连6g,水煎服。3.鱼蟹毒煎,紫苏梗30g,水煎口服。。
1.苏梗配合桔梗苏梗,可上下温补解郁,扩胸益膈,理气安胎,解气而不速。配合桔梗,清胸清咽,一升一滴,有宣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治肺气未宣,胸闷膈,咳嗽气喘,痰多。
2.苏梗配火梗苏梗,理气安胎,行气广而中。因为它的香气,可以芬芳,可以不雅。霍更香入脾,理气祛湿除浊,治疗胸闷。苏庚擅长宣肺气,霍庚唤醒胃气,化脏为浊。两药同用,理气和中,消肿止痛,同时治肺和胃。治疗胃气不和、湿滞胸闷、食少、憋气、暑伤、呕吐腹泻。
3.苏茎与莎草苏茎搭配偏离含气量,气体流量宽且适中。香附运化气血十二脉,尤其擅长疏肝解郁,行气止痛。香附生用,偏升胸膈,外达皮肤表面;适宜用酒煸制,以通经络。两药合用可同时调理气血,具有解郁止痛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胸腹胀满或感冒、妊娠呕吐、腹胀。
4.苏梗与苏梗是专门为顺气安胎而设计的,如果顺气安胎,就会相安无事,但其药却很慢。紫苏以健、辛、香、散为主,健、散,益膈化痰,润泽而不燥,好降气平喘,润泽而油,故有通便之效。痰瘀同膈热,痰瘀致闷痛。两药合用,可降气扩胸,化痰散结。有清气解郁的功效。治痰郁烦躁。
1.紫苏汤:此方用紫苏叶30克,疏通十二经脉,治疗咽部和膈肌胀满或恶心,并表演了许多精彩的作品。食益胃,精散肝,浊气归心,肝主血,心主脉,疏通血管,所以饮食自制。吴用桑白皮30克,茯苓30克,炒李子、羚羊角、槟榔23克,肉桂、炒枳壳、独活、木香15克。为粗粉,每份12克,加生姜0.15克,水煎服。治口渴后水肿,心膈不利。
2.苏橘汤:据《本草重院》记载,苏庚“主要是益气、消食、化痰、治恶心、止腹痛。”方忠武用橘皮、赤茯苓、大腹皮、旋覆花、半夏、生姜、大枣治疗伤寒胸满、心气郁结、食欲不振。
3.紫苏刘琦饮:根据《本草纲目》,苏庚“疏肝益肺,调气血,解郁止痛,固痰安胎。”处方由紫苏、木瓜、槟榔、香附、陈皮、川芎、厚朴、白芷、炒白术、乌药、荆芥、防风、独活、枳壳、甘草组成,用生姜、大枣熬制而成。治肾气涣散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