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的功效与作用 乌梅丸的组成与功效作用
乌梅10g、党参10g、干姜8g、附子8g、黄柏8g、当归桂枝6g、川椒黄连4g、细辛3g。
水煎服。
药方是酸梅、麻辣川椒,两种主要的止痛药物。辅以干姜、细辛、肉桂或桂枝、文子,以温其内寒,可使蚊蚋居于肠内,以免因肠内虚寒而向上窜。黄连、黄柏能清热利胆,缓解蛔虫升胆道引起的感染性发热。这个药方是寒热结合,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昏厥、腹痛等症状。
该配方具有利胆、松弛奥迪括约肌、抑菌消炎、协调胃肠蠕动、抑制水蛭活动的作用。
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其汤证的要点是寒热错杂、虚实昏厥、慢性痢疾。
此方适用于胆道蛔虫症、烟熏性肠梗阻、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慢性肠炎、多发性直肠息肉、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肺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妊娠、崩漏、糖尿病、慢性咽炎、慢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过敏性紫癜、顽固性痒疹、刺痛等,但不适呕吐、腹痛、脉弦者必见。
另外,本方汤剂对疥疮有一定疗效。
1.肠易激综合征应该用冷热两种方法治疗,以协调胃肠。
按照这个配方,党参、茯苓15g,白术12g,葛根10g,黄芩9g,黄连、乌梅、木香、甘草6g,附子5g,花椒3g。
如果心烦、口苦、胃热,去掉川椒、附子,加栀子9g。腹痛较少者加乌药6g,小茴香3g。大便粘稠者,加槟榔、青皮各9g。
2.蛔虫病的治疗适合易安。
处方修改为:乌梅、墨利亚神女皮、槟榔、白芍各10g,黄连、黄柏、干姜各6g,花椒5g、细辛4g为主方。
若寒气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呕吐清水,则去黄柏,加附子。寒战、发热、巩膜发黄者,干姜、细辛,加茵陈、大黄、虎杖、枳壳。疼痛严重时,口服米醋20~30毫升,1小时1次,分3次服用。
若肝胆管内有死胆,可采用生大黄、蜣螂、郁金、木香、槟榔、枳实、白芍、甘草煎服。发热加蒲公英、金银花、金钱草。胆囊增大,穿山甲鳞片,白鲜皮。
3.胆道鞭毛病的治疗要驱虫止痛。
以此方加鹤虱为主方。
4.蛔虫性肠梗阻应通过消积、驱蛔虫、化积来治疗。
主方是大黄和芒硝。
5.难治性失眠应通过调理寒热、益气活血的方法进行治疗。
以我党为主方。
6.原发性高血压应通过清上温,回火治疗。主方为吴茱萸3g、干姜9g、黄连12g、桂枝20g、醋龟甲20g。
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要用猛火和暖心来治疗。
处方补充白芍10克,茯苓10克,琥珀9克。
8.肺炎要从清热化阳、扶正祛邪入手治疗。
以我党为主方。
9.胃肠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宜采用温化水湿、补气益血、行气降逆的方法。
取此方去川椒,加竹茹、香附各5g为主方。
10.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寒热兼治。
以我党为主方。
11.结肠过敏性腹泻要寒热兼治,虚实兼顾,脱敏止泻。
主方为黄芪30克,葛根15克,防风18克,茯苓、白术、党参各12克,黄连、黄柏各10克,细辛、干姜、乌梅各3克。
12.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宜温胃清肝,降逆。该方剂由以下药物组成:赭石麦芽30克,乌梅、左金丸、黄柏、党参各10克,丹复片、干姜、花椒各3克,炙甘草5克。
13.肝硬化腹水,宜温补脾肾,解郁。主方为黄连、黄柏、柴胡9g、泽泻12g、牵牛子6g。14.胆结石要清热散寒,祛瘀化石。
主方为附子当归,延胡索10g,芒硝12g,金钱草、海金沙各30g,茵陈、鸡内金各15g。
15.治疗慢性肾炎,宜清上温,温脏补虚。
主方是去黄柏,加白芍15g。
16.老年性前列腺肥大的治疗要调和阴阳,一定要做到亵渎神明。
以此方加10g鹿茸膏为主方。
17.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宜苦、酸、涩,益气血。
以白芍12克、血余炭3克为主方。
18.人工流产后阴道出血,不能只靠温脾清热来治疗。
以炒白芍15克、醋炙鹿蹄草15克为主方。
1.增加驱虫效果,加入使君子和榧子。
2.胆道鞭毛病加手虱。
3.中毒性消化不良加赤石脂、余粮石、诃子、罂粟壳。
1.莲梅安汤
由乌梅、胡黄连、黄柏、花椒、雷丸、槟榔制成。功能:清热解郁。主要用于治疗虫积、呕吐、发热、口干等引起的腹痛。
2.祛中汤1号
由乌梅、花椒、阿莎丽、干姜、刺梨、墨利亚神女皮、槟榔、木香、枳壳、芒硝制成。主要治疗胆道蛔虫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