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节气养生>正文

邵阳立夏团子的做法 立夏团子的广告语

导语:邵阳立夏团子是一道传统的湖南特色美食,以立夏这个节气为名,制作精细,口感软糯,香甜可口。团子外皮采用上等糯米粉制作,内馅多样化,有红豆、绿豆、花生等多种口味可选择。无论是作为早餐还是下午茶,邵阳立夏团子都能为您带来舌尖上的美味享受。

目录导航:

  1. 邵阳立夏团子的做法
  2. 立夏团子的广告语
  3. 湖南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4. 松花团子的典故
邵阳立夏团子的做法

1、粳米用冷水浸泡2小时。

2、用勺子盛出米放搅拌机里打成米浆。打米浆时,水应该刚刚没过大米。

3、锅内放少许水,烧开。

4、粳米粉桨倒入开水中,用勺子把米浆的沉淀搅散,中火慢慢搅拌烧开,一定要不停搅拌,慢慢地,米浆逐渐变成了透明的粘糊。米浆在加热的时候,会出现块状与水状的分离,没有关系,坚持搅拌,适当的用勺子把生浆揉压,这样基本上米浆能全部变色,能揉成粉团了。掌握不住火候的,可以在最后阶段改小火,会有少部分的糊锅,但不厉害。

5、放油炒,等米粉颜色微黄时,加入炒熟的芝麻、花生米和橘饼丝(正宗的立夏团子放切碎的油渣或瘦肉或五花肉),拌匀。

6、趁热,用勺子把米浆糊使劲的压揉成团。

7、手上滴一滴油(粉团揉好以后是非常粘手的,所以在捏的时候,手上要抹油。)搓开,粉团揪成小剂子,在手里捏成饺子皮状,放入馅,收口,在手里搓成圆形。立夏团子外皮是甜的话,馅选用肉馅。外皮若加了油渣或肉末的话,馅用红糖。纯素的就不用说了,呵呵。

8、把成型的立夏团子放锅内或蒸或煮。

立夏团子的广告语

“一口团子,万物初夏”因为“立夏”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着万物生长的开始,而团子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小吃,也代表着丰收和团圆,所以“一口团子,万物初夏”成为了。
同时,这句广告语也点明了立夏团子这款美食适合在初夏时食用,让人们联想到清爽、美味与生机盎然的夏日。
所以,“一口团子,万物初夏”这句广告语不仅富有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很强的诱惑力和记忆性,成为了广告传播中的经典之作。

湖南立夏吃什么传统食物

湖南立夏吃立夏粳、五彩饭、立夏团子、鸡蛋、米它子。

立夏粳:长沙在立夏有吃立夏粳的习俗,立夏粳又叫粳坨,就是用糯米粉、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吃起来柔软清香;

五彩饭:长沙人还吃五彩饭,主要是由糯米浸泡蒸熟做成,吃起来软糯可口;

立夏团子:娄底在立夏有吃立夏团子的习俗,立夏团子也是由糯米做成,是把糯米搓成汤圆的大小,下锅煮,立夏团子的馅是红糖,吃起来甜而不腻;

鸡蛋:衡阳人在立夏会吃鸡蛋,把鸡蛋煮熟,剥壳以后加红枣煮汤吃,祈祷夏日平安;

米它子:衡阳人在立夏有吃米它子的习俗,米它又叫干它子,主要是用米、猪油或腊肉炸油做成。

松花团子的典故

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与馒头生于同一时代。关于松花团子,还有这样一段引人津津乐道的典故,传说关云长率铁骑500走华容道时,为祝愿军民和平相处,监利、洪湖与华容、岳阳人民便采用粘米与糯米为浆,用菜心为馅,做成团子,慰问驻地的兵丁。

之后,这一当地名吃便在沿江两岸小吃中独占鳌头。岁月的变迁,美味的传承,让团子成为华容人日常生活中最温暖的美食记忆。

每年立夏,在七子山南麓几个山坞里有吃松花团子的习俗。这个习俗的形成,有个故事。

吴山岭和尧峰山之间,薛家湾和张家桥两个村比较大,有点名气。吴越春秋时期,薛家湾有一个名叫薛巧妹的姑娘,嫁到张家桥一户姓张的人家做媳妇。

转眼到了来年清明,巧妹回娘家扫墓祭祖,看望父母,回来时带了一篮青团子。

第二天,巧妹带了青团子到山上把枯死的树枝树干砍下来当柴烧。到了山上,巧妹把篮子往松树上一挂,动手干起活来。山上轻风阵阵,枝头画眉鸟欢叫雀跃,干了一会人有些累了,肚子有些饿了,巧妹准备坐下歇歇,吃两个团子再干。小篮子拿下来一看,青团子变成黄团子了。拿在手里,也不粘了,一闻倒挺香,原来是松树花蕾上落下来的花粉,沾满了松花粉的团子吃起来味道和以前大不一样。巧妹想,不如让我采集些松花,下次做团子派用场。她采了一篮松花,弄好柴下山回家了。

日子过得真快,立夏日到了,这时候,越国兵将打过来了,拿吴国百姓不当人,非但强迫他们没日没夜挖河,还把他们吃的东西抢光。巧妹的丈夫经不起奴役,又累又饿,不久就病倒了,在工地上一命归西。噩耗传到张家桥,巧妹哭的死去活来。稍稍平静下来后,她想到工地上的叔伯兄弟们,不愿悲剧在他们身上重演。人是铁,饭是钢,必须想办法让兄弟们吃饱肚子,他们才能挨过这段苦难岁月。但是,送吃的东西去,又会给越军抢掉,该如何是好?

巧妹想啊想,想到了那一篮松花,顿时眼睛一亮,可以做些松花团子给兄弟叔伯送去,说不定能瞒过越军。

张家桥的女人们紧急动员起来,有的上山搜集松花,有的在家磨米粉,蒸团子,蒸熟的团子再滚上一层松花,用箩筐盛了,抬到工地。越军不识货,稳这是什么东西,巧妹回答说:“这是糠菜团子,我们的叔伯吃了这种团子,才有力气替你们干活,还可以省下米粮让你们做军粮呢。”越军一听蛮高兴,看看这些团子,黄兮兮的,像糠屑做的,他们才不屑于吃呢。

农夫们有了松花团子果腹,再也没有发生饿死的悲剧。七子山一带的村民感激巧妹做的救命的松花团子,以后每年立夏日家家做松花团子纪念这件事,一代一代传下来,直到现在

松花团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

据说在远古时期,部落联盟推举尧为首领,时值太湖洪水泛滥,淹没了许多村庄,尧就扎营在姑苏城西南的一座山上,带领着人们日夜操劳治水,当地妇女便做了团子以此慰问治水大军。可是,做好的团子盛放到竹篮里,互相叠压,又经一路颠簸,送到水利工地时就粘在一起难以拉开了,后来有个叫阿妹的姑娘便采摘了满满一竹篮松花,带回家后,她把黄簇簇的松花晒干,碾成粉末,将做好的团子在松花粉里一滚,再把团子拿到手上,觉得这团子不像往常那样粘手了。阿妹姑娘忙把她的试验告诉了村里的小姐妹,大家都效法炮制。之后,阿妹姑娘的试验一传十,十传百,送到工地也不会粘在一起不成形了,松花团便由此产生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jieqi/58352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暑喝茶文案 大暑茶简短走心文案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