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常识>正文

中国食疗本草新编 中医药膳的起源和发展

导语:文章目录一、中医饮食的愚昧期二、中医饮食的萌芽期三、中医饮食的奠基期四、中医饮食的综合发展时期五、中医饮食的现代发展与应用时期中医药膳的蒙昧时期“民以食为天”是指人类

文章目录

一、中医饮食的愚昧期

二、中医饮食的萌芽期

三、中医饮食的奠基期

四、中医饮食的综合发展时期

五、中医饮食的现代发展与应用时期

中医药膳的蒙昧时期

“民以食为天”是指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必须“填饱肚子”来维持身体的需求。原始人最重要的是觅食。当时的食物完全依赖于大自然的馈赠。吃的食物种类繁多,误食不合适的食物,造成不良反应是不可避免的。《韩非子·武记》说:在古代...人们吃瓜和蛤蜊,这些东西又臭又臭,但是会伤胃,而且人们还得了很多病。《淮南子·修武集训》也说“古人,饮草、采树、食肉,常患伤病。“这一切都表明,古代的祖先确实被有害饮食引起的疾病所折磨和困扰。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人们逐渐认识到哪些食物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不适合吃的?”《淮南子·修武训》说“神农尝百草,泉之悲欢使人知忌。此时,他们每天都会遇到70种毒药”,形象地说明了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避开有毒食物,摄取无毒食物的情况。同时,人们发现有很多种食物不仅可以作为食物来充饥,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人们还没有能够把食物和药物分开。这种食药结合的现象形成了药膳的起源和雏形,是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基础。原始人利用自然野火制造人工火灾。因为“火烧肉,石头烧谷”,人们得到了更丰富的营养,使食物更符合卫生要求,增强了人体的抗病能力。现代考古学家在原始时代发现了许多药用食物。当然,这种原始的药膳原型也不能说是真正的药膳。当时人们还在有意识地利用食物的药用属性,这是生活中的一种不自觉的行为。虽然在无知,但这是漫长而艰难的一步,也是人类发展史上重要的一步。

中医药膳的萌芽时期

先秦时期是指从夏朝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历史时期。根据文献记载,中国医疗饮食和保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于霞时代。此时的烹饪方法有很多,如商代的Yi Yin煲汤,据记载,中医汤剂的创始人是Yi Yin,他在唐叶静记载了用烹饪方法煲汤治疗疾病的方法。Yi Yin还论证了“杨普姜为花枝招展之桂”,大概意思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常用的药物。自然要知道姜和月桂在烹饪中的辛、温、散作用,而用它们来治病。

据甲骨文记载,粮食作物有很多种,如粮食、小麦、小米、小米、大米等,已经能够大量酿酒。酒“善逸”、“疏通血管”、“吸引药力”。酒是饮料,有明显的医疗作用。后人认为它具有“恶灵来时,可全取”的作用。由于是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更多的有效成分,所以可以制成“药酒”,具有多种功能。葡萄酒常用于减肥烹饪。在商代,我们已经可以从现有的历史遗迹中看到成熟的酿酒技术。根据传说,易迪曾经为于霞制作葡萄酒来品尝和保持健康。《诗经·风·七月》中所谓“以此为目的的春酒,以养一眉活”,是指酒具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的作用。

西周时期,人们对饮食非常讲究。特别是在统治阶级中,与饮食有关的制度和官职已经确立。比如“李周天官”把医生分为四类,食品医生在病医、疮医、兽医中排名第一。美食医生“有六种食物,六种欲望,六顿饭菜,一百个蛋糕,一百种酱料和八件宝物。”食医的基本任务是根据皇帝的身体状况随时准备饭菜,用珍禽异兽、新鲜水果和各种高档滋补药材烹制色、香、形俱佳的美食供皇帝食用。可见饮食与健康的密切关系在当时已经明确。

春秋末期的教育家孔子对食品卫生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论语》中写道“食之不腻,食之不苦,食之不输肉,食之不色,食之不恶”,都是基于保健的目的,通过注意饮食,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不仅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重要医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包括哲学、医学、解剖学、气象学等。,其中也包括食疗。该书提出了系统的食疗理论,对我国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灵枢无为”首次提出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谷始入胃,潜移默化始于胃。”说明饮食和营养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意义。《苏文·脏气法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补,五味合为补精。“这就要求多种动植物食品相互配合,综合利用,取长补短,才能充分发挥饮食和营养对人体的积极作用,最终达到治病的目的。黄帝指出,食物也有四性五味。四个特点是冷、热、暖、凉;五味是酸、苦、甜、辣、咸。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针对性的调养治疗。”《苏文志珍大论》说“五味入胃,各乐,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甜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这说明在治疗内脏疾病时,不同性味的食物对不同内脏的亲和力应该是不同的。在《黄帝内经》中,相当数量的食疗方剂为第一,有些篇章也可视为中医饮食的奠基之作。比如最典型的食疗药方,五子骨丸,就是用来治疗血枯病的。

总之,先秦时期是我国食疗的萌芽阶段。伊尹的煲汤、酿酒经验和《黄帝内经》中的记载是这一时期食疗的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

中医药膳的奠基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文字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虽然焚书坑儒严重破坏了古文化,但是医药和农学方面的书籍得以保存,历代在食疗方法上的传承没有中断。东汉末年写的《神农本草经》收载了365种药物,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分为上、中、下三类。大枣、人参、地黄、枸杞、薏苡仁、茯苓、生姜、当归、核桃、百合等。都是药用食物,经常被用作制备药用饮食的原料。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不乏食疗药膳。除了药物治疗,治疗中还采用了大量的饮食调养方法,如桃花汤、十常汤和白虎汤。《金匮要略》中有一篇名为《食禁》的专文,列举了治疗少阴利咽的猪皮汤、治疗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桂枝汤、百合鸡黄汤等。,目前临床上仍普遍使用。

东晋名医葛洪写过《储备急方》,里面有很多食疗药方,比如治疗咳嗽的生梨汁;红小豆、白鸡炖汁、青公鸭煮汁治疗水肿病;红小豆汁治疗腹水。葛洪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及以食为治的方药有明显的见解。比如关于脚气病的病因病机,他说“脚气病起于岭南,稍至江东,而不渐得,或微痛,或两腿不满意,或行为无力,或小腹无情,或寒热交结。”为了治疗脚气,他建议“服用一升蚝油”大豆,由大豆制成,对脚气有食疗效果。他进一步指出“不必等时间来预防,也要用酒煮酱油”,应用食疗预防疾病。

南北朝时,陶弘景写《本草纲目注》,记载了大量的药用食物,如蟹、鱼、猪、麦、枣、豆、海藻、海带、苦瓜、葱、姜等。,并提出了100多种日常和很少使用的食材,对食材和食品卫生的禁忌进行了深入的提出。

食疗在唐代发展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唐朝政府组织人编纂了《新本草》,这是中国第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新本草》对中医饮食有很大的贡献,详细阐述了动物、鱼、水果、大米的食疗作用,也说明了功效。比如薄荷和蒲公英就是常见的药用食物。但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书中有一些错误的理解,比如把一些药物看作长生药,把水银看作长生药。事实上,这些药物毒性极大,不能用作药膳的原料。

唐代药王孙思邈的《钱进·方耀》,标志着食疗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书除了重点论述五脏的好恶、食物气味和归经外,还重点论述了食疗在医学中的地位,并指出其重要性。他把食疗和药膳作为治病的首选。他还列出了164种药用食物,分为四类:水果、蔬菜、谷米、鸟类和动物。详细描述每种食物的性质、味道、毒性、疗效、归经、忌避和服用。

唐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本草专著,由孙思邈的弟子徐萌主编。书中有800多种药用食物,描述了药物的性质、味道、来源、鉴别和制备。在每种药物下,都列出了由这种食物组成的处方及其治疗适应症。该书还指出,减肥药存在地区差异。

唐朝另一本重要的书《台湾秘笈》中也有很多食疗药方。饮食禁忌特别详细,大多数疾病的治疗都列出了明确的禁忌,包括忌吃冷、腻、肉、酒。这些都是经过长期实践获得的宝贵经验。

除此之外,隋唐时期还有一些食疗专著。食疗药膳专著,理论与实践并重,最终使食疗药膳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食疗药膳的全面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医药膳的全面发展时期

北宋十分重视医学的发展,采取了一些积极的措施,如成立了整理医学著作的“校正医书局”和医药组织“太平惠民药局”。食疗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在北宋官员编辑的几个大型方剂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例如,《太平盛慧芳》和《圣集总录》都是专门写“食之门”,即食疗专文,用来治疗中风、骨蒸、三焦、脾胃虚弱、痢疾等28种疾病。粥是药膳最常见的方剂,已成为食疗领域的主流。

北宋陈至所著《养老献亲书》是我国第一部老年医学专著。在书中,我们广泛收集了老年人饮食和治疗的处方、用药方法和护理方法,并专门探讨了老年人养生和防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书中有162种药膳,并介绍了烹饪方法,使中医饮食进入养生长寿领域。元朝统治者也重视医学理论,主张蒙汉医学进一步结合,吸收外国研究成果。《饮食》是我国最早的营养学专著,超越了药膳疗法的旧观念。从营养的角度,强调正常人要加强食品卫生,调整营养预防。在他的书中,他强调“通往幸福的道路是关心维护...所以善于养性的人,先吃,先吃不饱,先渴了再喝,先喝不点,胃口小,不想吃反而饿多盖。饥饱,饱伤肺,饥伤气;吃饱了就躺不下去了,就是会得各种病。”在这本书的三卷中,第一栏是“聚宝”,作为正常人调节和健身的滋补食品。他在中医发展史上第一次从养生和预防的角度提出了食物营养的要求。介绍了各种日常饮食的准备,包括16种汤、6种粉、8种面、4种汤和4种粥。因为元朝是蒙古人掌权,所以很多菜都是牛羊肉做的,很有民族特色。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著,很多食疗方剂至今仍在使用。

明清时期是中医饮食进入更全面发展的阶段。几乎所有的本草著作都关注中医与食疗的密切关系。比如明代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就是在继承总结前人《本草纲目》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的学习和药学知识的积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研究,编纂而成的巨著。《本草纲目》是医学、食疗学、植物学、矿物学、动物学、化学、物理学、农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多门学科的结晶。书中除了数百种药膳外,还有相当多的药膳,为百余种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数百种药膳,如用酒煮乌鸡治风虚,用茴香、红豆豆制品、猪脂等十余种食物作药丸治疲劳,各种米粥治脾胃病都是典型的药膳。

这一时期,有许多对中医饮食发展有价值的古代医学书籍,包括鲁赫的《食本草》。

《食本草经》由鲁赫出版后,又有元代戴笠主编、明代李时珍主编的22卷本《食本草经》成书于明末,流传甚广。明末医家姚克诚作补,多为《本草纲目》节选。姚克诚主编的《食品本草》的贡献在于,列出了1682种食品,有全面的描述、名称、产地、加工、配制、疗效等。此外,对酒、醋、酱、麦芽糖、砂糖、芝麻油、大豆油、盐、奶酪、辣椒、茶等从口感、制作、食用方法、对人体的食疗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用词通俗易懂,通俗易懂。这本书对本草学研究、水泉开发、食用药物开发、科学研究、药学、食疗保健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它提供了重要文献,对中医药膳、药膳做出了巨大贡献。

明代也有一些特殊的草药作品,如朱迪的《抗旱本草》,其中大多含有非日常的蔬菜和水果,但在饥荒年代可用于拯救饥饿和灾难,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这些都标志着中医饮食的应用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代1622年鲍山写《野菜波罗》。书中有435种可食用植物,都附有插图,记录了它们的形状、味道和食用方式。大量的野生植物一直是我国中药的主要成分,逐渐形成了一套药物鉴别、采集、加工、栽培的方法,在强身健体、祛病延年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者广泛收集食用野生植物并进行深入研究,自己移植种植了一些食用植物。

《本草纲目》是清代赵学敏所著,出版后100多年才编纂而成。它的目的是收集《本草纲目》的遗迹。其中药膳常用冬虫夏草、太子参、西洋参。比如西洋参炖乳鸽,冬虫夏草炖鸭肉,大胡子人参奶等。现在都是流行的药膳。

明清时期,我们特别重视常见疾病和老年人的饮食治疗。其中最著名的是郜琏的《尊声八记》,记载了极其详细的适合老年人的饮食,如38种粥和32种汤。清代曹次山的《老老恒言》特别注重药膳对老年人防病养生的应用,以最细致的方式论述了老人粥,提出“粥能惠民,尤能安老”,并将药膳粥分为三类。

现阶段药膳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提倡素食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重视。

例如,鲁河的《食本草》指出“五谷是养人的天然之物”,“所有的菜都是地产阴,所以滋阴,固宜食用...蔬菜有疏通的意思,吃了它,那么胃就应该是通畅的,不会停滞。”这些思想不仅深化了药膳技术,也极大地促进了健康科学的发展。

中医药膳的近现代发展应用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医的不断进步,中医饮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养生食疗方法的社会化和普及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医饮食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其发展特点更加多样化。一、总结应用前人经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做好饭菜。比如遵循中医归经理论,强调“酸入肝,苦人心,甘脾,辛肺,咸肾”;提倡辨证论治用药,分时段喂人。第二,注意中医和饮食的结合。药膳除了具有中医特色外,还具有食物的一般特点,强调色、香、味、形,注重营养价值。因此,良好的药膳不仅要对人体的健康和疾病预防有积极的作用,还要对人体有良好的营养作用,引起人们的食欲。第三,在现代药膳的技术操作和特殊应用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为饮食是一种特殊的食物,所以在烹饪方法上也有自己的特点。除了一般的食物烹饪方法,原料也要按照中医的加工理论进行加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关于药膳和食疗的出版物陆续出版,50余种。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临床药膳》,为弘扬中医饮食文化,促进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近十年来,在人类回归自然的号召下,药膳这种既能治病又能滋补的天然食品备受青睐。食疗与美食文化结合已成为必然趋势,商业意义上的药膳应运而生。1980年,石成中草药公司率先在中国开设成都同仁堂药膳餐厅,被誉为“中国第一药膳”。中药药膳在国内外餐饮业显示出光明的前景。药膳论文、专著如雨后春笋,各种药膳学会、协会相继成立;建立了药膳大专、药膳中专、药膳培训中心,培养了不少药膳专业人才。中国唯一的药膳食疗杂志在长沙诞生。各种药膳研讨会、日中药膳研讨会、国际药膳研讨会、亚洲药膳研讨会相继召开。

中国食疗药膳走向国际化是必然的历史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研究它,并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或部门。与西方现代营养学相比,中国食疗药膳具有食、养、药相结合的功能,与中国烹饪技术相结合具有色、香、味、形、效的特点,因而受到国外的重视。中国药膳研究会与美、日、韩、德等国进行了讲座和交流,揭示了药膳的国际化。

从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发达地区只有几家药膳餐馆,到了今天,药膳餐馆在中国各地区已经比较普及;从改革开放开始,没有高校开设药膳研究,到今天,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这方面的教学研究,充分说明了人们对药膳的重视。人们对食物和健康的认识是不断变化的,药膳会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changshi/1331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大豆异黄酮能长期吃吗 大豆异黄酮能长期服用吗下一篇:人鱼眼泪眼药水禁忌 法国人鱼眼泪眼药水副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