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常识>正文

肝硬变 肝硬变腹水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语: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的“积聚”和“肿胀”范畴。治疗肝、湿、血、尿、虚,但疗效不理想。我活在《金匮要略》的肝病里。知肝传脾是健脾的首要目的。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建

肝硬化和肝硬化腹水属于中医的“积聚”和“肿胀”范畴。治疗肝、湿、血、尿、虚,但疗效不理想。我活在《金匮要略》的肝病里。知肝传脾是健脾的首要目的。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建立了四种治脾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过去的20年里,许多肝硬化腹水患者已经治愈。处理方法描述如下:

1.健脾疏肝

适用于早期肝硬化或慢性活动性肝炎。临床表现为抑郁、倦怠乏力、右下腹隐痛、胸腹胀满、头晕、失眠等阴虚症状,舌质淡或舌尖红,苔白腻或中心薄黄,脉沉或滑,肝功能受损或正常。

治疗:健脾疏肝。

药方:柴绍刘军汤。

处方:太子参15-30克,白术25克,茯苓15克,砂仁10克,半夏、陈皮、木香各15克,郁金15克,香附、延胡索各15克,柴胡、白芍、厚朴各15克。鸡骨草冬30克,麦芽30克,水煎。

加减:如有发热、黄疸或肝功能异常,加茵陈30克、垂盆草30克、虎杖15克、炒栀子10克;对于火郁结所致的阴伤,可加入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

2.健脾化瘀

适用于这一时期的早期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精神萎靡、消瘦、面容枯黄、头、颈、胸、臂等部位出现红斑。,腹大而实,食欲不振,恶心,口干,饮后不愿下咽,胁痛拒按,肝脾肿大,舌质红或暗,或充血,苔腻或黄燥于中,脉弦重或细。

治疗:健脾化瘀。

方花:柴刘韶君唐三味。

处方:太子参30克、白术30克、茯苓20克、柴胡15克、炒白芍15-30克、香附15克、陈皮15克、木香15克、延胡索15克、穿山甲10克、鳖甲30克、龟甲15克、丹参30克、马鞭草30克、三棱10克,加水煎煮服用

加减:黄疸时,加茵陈30克、金钱草30克、败酱草30克,严重堵塞时加土鳖虫15克、水蛭6克。

3.健脾流水法

适用于本病末气、血、水之症,临床表现为消瘦、腹胀、青筋外露、面色暗黄或暗沉、口干咽干、胸胁胀满加重、尿少、大便干燥或水样便、或有出血倾向、肝功能严重受损、globalbumin比值倒置等。,而且病情严重或危急。

常见处方:

处方:太子参15-30克,白术3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猪苓15克,大腹皮30克,陈皮30克,鸡内金20克,大黄10克,厚朴15克,枳实15克,益母草30克,马鞭草30克,车前子30克,麦芽30克,加水煎煮

加减:如有黄疸,加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各30克;腹部过饱,小便过少,加蝼蛄15克,胡芦巴壳50克,或短时加石膏汤;阴虚者服用附子理中丸或寄生参芪丸;阴虚者宜服六味地黄丸;出血患者应酌情服用石惠粉或参三七。昏迷者配安宫牛黄丸紫粉、知保丹或西药。

4.健脾柔肝

适用于肝硬化恢复期,表现为腹水消失,各种疾病缓解,肝功能基本正常,球状白蛋白比值倒置或相等,舌苔腻红,脉弦微黄等。

常见处方:

处方:太子参15-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炒白扁豆15克,法半夏15克,陈皮15克,柴胡、延胡索各15克,木香10克,败酱草、金钱草、鸡内金、龟板各15克。随症加减,水煎,或加大剂量,研成水丸,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经验:中医认为本病是由情志损伤、饮食不畅、脾虚食劳过多等引起的。其基本病理为肝气郁结、血流不畅、肝脉郁结逐渐成证积聚、脾胃久伤、水郁血滞、中焦阻滞,但脾虚是贯穿整个病理过程的基本病理,与肝气郁结、水郁血瘀密切相关

这种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分类复杂,辨证难以掌握。根据以上四种治脾健脾的方法,分期诊治可以简单复杂,条理清晰,但要严格遵循病机,灵活加减,尽量避免虚与实的错误。同时,在治疗该病时,要定期恢复肝功能,准确把握发病机理,并在演变过程中进行适当立法,才能取得突出效果。

要注意健脾防淤血,疏肝理气,防化学性炎症,干燥伤阴,水去阴,防止损伤。必要时可采用西医疗法。

临床常见肝病的基本证型归纳为五种辨证论治

1.肝郁脾虚证

每次出现这种类型,都发生在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各种肝病的恢复期。

主要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胀,肋胁疼痛,肝脾肿大,或便溏,舌苔薄黄,脉沉。

治疗:疏肝解郁,健脾和中。

处方:柴绍六君子汤:柴胡15g、白芍15g、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丹参15g、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0g、鸡内金10g、甘草5g、麦芽30g。水煎服。

加减:黄疸用茵陈30克,大黄5克,胁痛用郁金15克,川楝子15克;大便稀的患者加薏米30g,扁豆20g。

2.肝胆湿热证

该类型多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重型肝炎、胆汁性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主要症状:右胁胀痛,眼黄或不黄,恶心厌油,胃满或发热,口苦口干,大便不畅或暗,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疗:清肝利胆湿热。

处方:茵陈蒿汤:茵陈蒿30克、栀子10克、大黄6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豆蔻6克、薏苡仁30克、丹参15克、赤芍15克。

加减:发热口渴加苍术、厚朴各15g,黄芩10g、滑石30g,呕吐剧烈加半夏、藿香各15g。必要时可与清开灵合用。

3.寒湿困脾证

主要症状:右胁胀痛,眼睛黄暗,腹胀纳呆,恶心,疲倦,懒惰,甚至水肿,便溏,畏寒肢冷,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治疗:健脾利湿,温中散寒。

处方:加味石鳖饮:白术、茯苓各15克,附子6克,干姜60克,木瓜、厚朴各15克,茵陈30克,甘草6克。

加减:水肿者加泽泻15g、猪苓15g,胁痛重者加木香10g、延胡索15g、川楝子15g。

4.肝血瘀证

主要症状:右侧刺痛,位置明确疼痛,腹部肿胀丰满,面色晦暗,皮肤指甲错或肝掌蜘蛛痣,大便发黑,舌质紫,充血,斑点,脉细数。

治疗: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处方:葛夏逐瘀汤合丹参饮,包括丹参30g、砂仁10g、檀香6g、川芎10g、丹皮10g、赤芍15g、红花10g、枳壳12g、香附15g、延胡索15g、甘草6g。

加减:肝脾肿大、莪术各10 g,或配鳖甲煎丸或大黄虫丸;黑便,三七6克,地榆炭30克;气血两虚者加西洋参10克,黄芪30克。

5.肝肾阴虚证

主要症状:肝区隐痛、头晕、眼干、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乏力、口干咽干、内心烦意乱、心烦失眠、舌红苔黄、脉弦细或少。

治疗:滋肾柔肝,理气解郁。

处方: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生地15g、沙参15g、麦冬10g、当归10g、枸杞子10g、川楝子15g、郁金10g、黄芪15g、丹参15g、虎杖15g、栀子10g、枳壳10g、甘草6g。

加减:腹胀加陈皮、谷芽、少尿腹水,加车前子、猪苓、地龙、白茅根;重度肝痛者加郁金、香附、鳖甲、龟板、三七;加入鸡内金、谷芽和麦芽。

结论:乙型肝炎是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传染病。现代医学对该病的基础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疗程长,费用高。因此,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中医治疗,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一些学者将乙型肝炎的临床证候分为:湿热蕴结、寒湿困脾、肝气郁结。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痰湿壅盛等十型。

我们认为分型过于复杂,无法掌握辨证分型,所以只总结以上五种类型,坚持简单复杂,便于临床分型治疗,作为治疗乙肝的主要方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changshi/12654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蟹足肿怎么治疗 10方法消除疤痕下一篇:眼睛疲劳引起全身病痛 推荐眼睛保健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