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资讯>正文

风门的准确位置图 风门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导语:风门背面,第二胸椎棘突下,相距1.5寸。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祛风解表,清热宣肺,通络止痛。1.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外感风邪所致。2.风湿阻肩,背痛,强颈痛于经络。1.本品与列确、项英、郑智、风池穴、舒菲等药同用,针刺止泻,祛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2.针灸结合大椎、赤泽、郁积、合谷,祛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3.治外感风寒咳嗽

风门

背面,第二胸椎棘突下,相距1.5寸。

属于足太阳膀胱经。

祛风解表,清热宣肺,通络止痛。

1.恶寒、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外感风邪所致。

2.风湿阻肩,背痛,强颈痛于经络。

1.本品与列确、项英、郑智、风池穴、舒菲等药同用,针刺止泻,祛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2.针灸结合大椎、赤泽、郁积、合谷,祛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

3.治外感风寒咳嗽,可与列确、合谷、外关、风龙等同用。

4.以舒菲、赤泽、风龙、针刺泻下、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治疗痰热犯肺所致的哮喘。

5.结合项英、列确、唐寅、合谷、赤泽,针刺止泻,祛风清热,宣通鼻窍,治疗风热性鼻塞。

6.针刺补法结合谷、柱虚、风池治疗营卫不和、肺气虚自汗。

7.结合风池穴、三阴交穴、雪海穴、曲池穴、舒歌穴、石丰穴,针刺止泻、祛风解表、调和营康、凉血消疹、治疗风热疹。

8.针泻结合太冲、神门、大岭,清热祛风,治疗热毒生风痉挛性综合征。

9.结合大姚、天宗、天竺、手外俞、手经,针灸用于祛风通络,舒筋除痹,治疗风湿阻络引起的肩背痛、关节强直。

1.“苏文”:主胸部发热。

2.黄帝唐明经:主风头晕头痛,鼻不利,有时尴尬,鼻清。

3.“做好应急准备”:马黄的黄疸。

4.《千金方毅》:癫狂、气短、咳嗽、胸背痛。

5.《太平盛辉方》:伤寒性强,眼鼻风塞,劳乏,呕吐逆上气,胸痛背痛,气短不安。除此之外,主要头痛为风晕,鼻出血持续,鼻下垂清。

6.“铜仁穴针灸”:若勤针刺解除助阳之热,背部绝不会生痈。

7.《针灸大成》:背痈,身热气短,咳嗽,胸背疼痛,风劳呕吐,头强胸热伤寒。

8.《经穴释义》:此风门病,伤寒头痛,目强胸热,心神不宁。风门肺病:背痈,身热,急性上哮,胸背咳嗽疼痛,风倦呕吐,清涕。

9.《医宗金鉴》:气门主要用于治疗易感风、风寒咳嗽、吐血,还治鼻内诸病。艾霍经常自己抽鼻子。

10.《针灸精要》:治肝风,清三焦热。

11.“针灸亮点”: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12.“常用穴位临床运用”:辨证取穴,用泻、祛风清热、宣肺;用艾灸,祛风散寒,温肺祛邪。局部取穴:采用泻法舒筋活络;用艾灸或拔罐,温经散寒;以强筋补虚。

13.针灸:益气固表,疏风解表,解胸热。

14.临床针灸:祛风宣肺,清热消肿。

15.“针灸心悟”:宣肺祛风,通经解表。

16.针灸穴位手册: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17.针灸探析:疏风散寒,调理肺气。

18.《中医针灸经络腧穴》:益气固表,祛风解表,解胸热。

19.穴位疗法:祛风清热解表。

20.《腧穴临床应用集》:益气固表,祛风解表,解表解表。

21.“新实用穴位”:宣肺解表,祛风清热。

22.“中医穴位整合”:祛风清热解表。

23.新简明针灸: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24.穴位讲义:宣肺祛风理气。

25.针灸辨证论治:祛风通络,宣肺清热。

26.石学敏针灸:宣肺解表,祛风清热。

27.《珍珠胶囊自然赋》:风门祛风固表。

28.腧穴汇编:解表、清热、祛风、止痛。

29.传统实用针灸:祛风解表,清热宣肺。

30.100分临床解读:泻通经络,调和气血。补法:强筋补虚,益气固表。泻法:祛风清热、益肺解表、舒筋活络。

1.“备急用,万金油,方子”,鼻子清:神庭,救竹,项英,封门,合谷,尹稚,铜鼓,鼻衄,窒,喘:成岭,封池,封门,后溪,不合时宜:封门,五处。风炫头痛。

2.针灸百科:鼻塞,风门迎香,群星冉冉。

3.针灸大成:伤寒后发热,气门,合谷,行间,骨质流失。还有,肩背疼痛,气门,肩井,中柱,直沟,后溪,腕骨和委。

4.《动针点歌》,咳,舒菲,丰满。

5.《神灸经纶》:胸背疼痛,少门节气。

斜刺0.5~0.8寸,可以艾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大杼的准确位置图片 大杼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下一篇:灸黄芪的功效与作用 黄芪当归的功效与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