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资讯>正文

1中医治疗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治疗

导语:强直性脊柱炎是中医痹证、骨痹、筋痹的一种。从本病的临床特点来看,它不同于一般的痹证,或可命名为“脊柱痹”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肾亏损所致,风寒、湿热等致病因素是诱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AS的发病与遗传、体质、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非常接近。随着病理变化的发展变化,虚实可表现为肝肾气血亏虚、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痰瘀互结、肌肉挛缩、骨质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中医痹证、骨痹、筋痹的一种。从本病的临床特点来看,它不同于一般的痹证,或可命名为“脊柱痹”本病的发生是由于肝肾亏损所致,风寒、湿热等致病因素是诱因,这与现代医学认为AS的发病与遗传、体质、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非常接近。随着病理变化的发展变化,虚实可表现为肝肾气血亏虚、督脉失养、风寒湿热、痰瘀互结、肌肉挛缩、骨质破坏,形成虚实夹杂、寒热兼施的复杂证候。

通痹灵制剂是在《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牧之汤原方的基础上,为方便患者坚持服用而研制的。通痹灵用于治疗,同时结合辨证,排除新的病理因素。根据强直性脊柱炎的多种表现,主要有以下临床类型。

1.督脉湿热瘀阻: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急性活动期,阳气过剩,邪争激烈,气血凝滞。

症状包括腰部剧烈疼痛,拒绝按压,僵硬,不宜屈伸,特别是在夜间,运动后缓解,甚至不能移动,或伴有下肢关节酸痛,烧灼感,身体沉重,发热,口干口苦,食欲不振,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红或暗,苔黄腻或干,脉弦数,滑或湿。

治疗:清热解毒、燥湿通络、活血止痛。

处方:加味四妙丸。

处方:黄柏、苍术、姜黄各15克,薏苡仁、青风藤、萆薢各30克,牛膝18克,泽兰15克,甘草10克。

加减:若湿关节肿胀,加茵陈15克、威灵仙15克、野木瓜泽泻15克祛湿消肿;加入忍冬藤、白花蛇舌草各30克,赤芍、生地各15克,柴胡、黄芩各12克,清热凉血解毒;多关节肿痛者,加防风15克、羌活12克、川芎12克、鸡血藤30克,活血祛风。对于疼痛剧烈、梗阻明显的患者,加三七蜂巢10克,丹参30克,活血通络,止痛。

2.寒湿壅滞督脉: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早中期,多为慢性活动,体阳不足,风寒湿阻督脉之邪。

症状包括冷痛或腰骶部沉重、关节酸痛、体温舒适、体重不宜、侧身,尤其是早晨,活动后有所缓解,下雨天加重,口淡不渴、舌淡红、苔白、脉缓或弦紧。

治疗:散寒除湿,通督止痛。

处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泽泻汤。

处方:麻黄、桂枝、泽泻、泽兰、当归、川芎、独活各12克,炙甘草、阿莎丽各6克,白术、白芍各15克,桑寄生30克。

加减:羌活12克,防风15克,治头痛恶寒,砂仁10克,白术、厚朴15克,治湿脾;瘀血阻滞,疼痛固定。反复加三七12g,桃仁12g制成乳香,没药6g以祛瘀止痛。

3.肝肾阴虚,邪出督脉: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表现为慢性活动,以邪去阴伤或余热不清为主。

症状包括腰背僵硬、屈伸不利、腰酸腿软、肌肉萎缩、心烦、盗汗、失眠、易怒、干眼、咽干、大便少干、尿黄、舌红、苔薄或少、脉弦细或细。

治疗:滋补肝肾,祛湿止痛。

处方:加味六味地黄汤。

处方:生地、熟地、丹皮、姜黄各15克,山茱萸、泽泻、泽兰各12克,茯苓、山药各20克,甘草6克。

加减:阴虚内热、咽喉口干、舌红苔腻者,加知母12克、黄柏15克滋阴清热燥湿,咽喉肿痛者,加岗梅根30克、桔梗12克、牛膝15克止痛。阴虚盗汗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5克,玉竹30克,补肝肾,养筋骨。

4.脾肾阳虚,督脉寒滞: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久失阴阳,或久服寒若攻之药,致杨琪损害。

症状包括腰僵硬、屈伸不利、腰酸腿软、肌肉萎缩、四肢冰冷、面色无精打采、气短乏力、自汗、言语慵懒、身体瘦弱、食欲不振、大便腹泻、夜间尿频、舌质淡或暗、舌质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

治疗方法:健脾补肾化湿,散寒通督。

处方:金匮肾气丸。

处方:熟地、山药、桂枝、续断、狗脊、杜仲、牛膝各15克,山茱萸、丹皮、泽泻、附子、独活各12克,茯苓、伸筋草各20克,炙甘草6克。

加减:砂仁、陈皮各10克,法半夏15克,鸡内金12克,海螵蛸20克,麦芽各30克,能行气消积,肝肾不足,腰腿酸软,夜尿多者加续断、生地、女贞子各15克,桑寄生30克,益智仁20克,淫羊藿15克

5.肝肾精亏,督脉失养: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中晚期。风寒湿经贴筋骨,正气日耗。通过气血到达肝肾。肝肾精血不足,筋骨营养不良,风寒湿阻,痰瘀难除,致肌肉挛缩,骨质破坏。

症状包括腰背僵硬、屈伸不利、晨僵、腰酸腿软、肌肉萎缩、精神萎靡、头晕、健忘、耳鸣、耳聋、夜间梦多、男性阳痿早泄、女性月经量少、舌淡苔白、脉弱。

治疗:补肝肾,强筋养督。

处方:独活寄生汤。

处方:独活、桂枝、当归各12克,桑寄生3克,茯苓20克,熟地、白芍、牛膝、杜仲、续断各15克,炙甘草6克。

加减:结合血瘀或疼痛,加三七12克,紫茎泽兰12克,姜黄15克,丹参15克,活血止痛;湿梦遗精,加金樱子15克,桑螵蛸20克,补肾固涩;月经不调的女性,加益母草、鸡血藤各30g,酸枣仁20g,补肾调经活血。

风湿要慢攻慢补,出现临床症状要知道恒定的程度,以改变劳损,提高疗效。治疗脊椎炎也是如此。以下药物性质较轻,选择1~2种随症用药可提高疗效。如需加强祛风除湿药物,可加入威灵仙、羌活、苍术、防风、独活;络石藤、鸡血藤、桑枝、海风藤等枝蔓,或续断、牛膝、杜仲、桑寄生、五加皮,如果雷公藤需要强肝强肾、强筋壮骨。如有肌肉萎缩,黄芪、白术、地黄、淫羊藿可重复使用。对于久病或剧烈疼痛,即使没有明显的瘀血迹象,也要加祛瘀药。可选用活血化瘀的缓释品,待邪宜缓攻,如川芎、当归、丹参、姜黄、白芍、三七、紫茎泽兰、桃仁、红花等。对于僵直、僵硬、腰背不利屈伸者,应加搜风通络虫品,如全蝎、蜈蚣、红花等,若长期见肢体麻木、关节肿胀,可加胆南星、白芥子、白芷、川贝、半夏等祛痰、凝血;若咽喉红肿,咽喉不适,可加玄参、麦冬、桔梗、岗梅根、射干、炭母等产品;大便干燥,加枳实首乌、肉苁蓉行气润肠;腹痛腹泻者加黄连、木香、萆薢、车前草。长期服用搜风通络之品,易破气耗血伤阴,但不宜润筋。若见筋急,此时可加玉竹、山药等润筋养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医治疗尿毒症 肾炎尿毒症的中医辨证治疗下一篇:苞米 玉米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