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中医养生>正文

中府 中府穴位位置图

导语:中伏穴位置图中伏穴属于手、肺经的穴位。胸壁上部,云门点下1寸,前中线旁6寸,平于第一肋间隙。中伏穴名词解释1.中伏穴:针灸经典A、B出现。属于手太阴肺经。肺的募集。手,脚月会。2.化名:喻影、应钟书、傅钟书。3.腧穴意义:收集三交脏腑的气体物质,供给手太阴肺经。4.“中伏点”。“中”,相对于外,也是内。“伏”,脏腑也。中伏之名,谓

中伏穴位置图

中伏穴属于手、肺经的穴位。胸壁上部,云门点下1寸,前中线旁6寸,平于第一肋间隙。

中伏穴名词解释

1.中伏穴:针灸经典A、B出现。属于手太阴肺经。肺的募集。手,脚月会。

2.化名:喻影、应钟书、傅钟书。

3.腧穴意义:收集三交脏腑的气体物质,供给手太阴肺经。

4.“中伏点”。“中”,相对于外,也是内。“伏”,脏腑也。中伏之名,谓此穴气血来自脏腑。此穴为肺经第一穴,气血物质来源于胸腹部包膜包裹的各种器官,故名“中伏穴”。

5.”《傅》、《与傅。“假”,胸也。“于”是交通工具的意思。“伏”,脏腑也。穴位名称的含义是这个穴位的气血来自于胸腹。

6.“肺招”。肺经的气血物质就是从这一点汇集,传到肺经的。

7.气血特点:气血物质是天空中的水湿气态物质,以肺气、脾气为主,分布为气少血多,即气压低、温度高。

8.操作法则:体内温润的气态物质从三焦系统过渡到体表系统的皮肤层面。

9.功能:将高温能量、体液和各种营养物质从腑系统以水湿气态物质的形式输送到体表系统;三交伏系统和体表系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可以通过向外转移物质能量来调节和改变。

中伏穴适应症

1.咳嗽,气喘,肺满,胸痛,肩背痛。

2.呼吸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3.肺结核、肺部及支气管疾病常可在此处引起压痛,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中伏穴的功效和作用

1.消化系统疾病: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肺满等。;

2、呼吸道疾病:咳嗽、肺结核、哮喘、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咳喘;

3、中伏穴可以防治心绞痛:有心绞痛的人这里一定很敏感,因为有堵塞,所以要经常通过中伏穴;

4.其他:改善性欲、丰胸、治疗高血压、胸痛、肩背痛等。

5.按摩中伏穴的功效:通经活络、祛风清热、抑制肺气、和胃利水、止咳平喘、清肺热、健脾益气等。

中伏穴的配伍作用

1.中伏穴配合赤泽穴治疗咳嗽;

2.肩痛用中伏穴配肩穴;

3.中伏穴配合益血治疗胸满;

4、中腹穴配合阳渡治疗喉炎;

5、中腹穴配合哮喘、内关治疗哮喘;

6、中腹穴用少火速治心痛、胸痛;

7.中伏穴配大使,合谷治面部浮肿、腹部浮肿;

8、中伏点配舒菲,舒木点配点法,具有祛风解表、宣肺止咳的功效,主治外感咳嗽;

9、中腹穴有复滑、金圣润燥的作用,主治肺燥咳嗽;

10.中伏穴配合益肾,具有降气扩胸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胸满。

中伏穴的治疗及注意事项

1.:肺弱肺寒湿者,长期以艾灸或针补之;如果肺实而热,肺燥,可能是腹泻或用水针灸而不是艾灸。

2.:艾条灸中伏穴5-20分钟,可改善体质虚弱、中气不足。

3.:用气筒拔罐中伏穴,放置5-10分钟,隔日一次,可缓解肺热引起的鼻炎。

4.:自上而下刮中伏穴3-5分钟,隔日一次,可清热改善体质。

5.针灸方法:1。直刺中腹点0.3-0.5寸,局部酸胀;2.斜向外刺中腹点0.5-0.8寸,引起局部酸痛,针感可释放到胸部和上肢。

中伏穴按摩手法

1.保健:右手中间三指并拢,顺时针按压中腹;然后用左手同样的方式,把中服往日本和柞的方向蹭。每次1-3分钟。

2.治疗哮喘和肺炎等。:结合食指、中指,两指每日按揉中腹穴100次,可预防哮喘、肺炎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封穴 中封穴位位置图下一篇:肾关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中魁穴位位置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