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饮食养生>正文

泥鳅养殖 泥鳅养殖方法

导语:池塘养殖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

池塘养殖

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放养前应进行清塘消毒,其方法和用量与鱼苗池相同。如无生石灰,也可用漂白粉消毒,每亩用量4—5千克。有条件的话,可在池中央和排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便于日后捕捞。泥鳅苗入池前,也应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待施肥后2-5天,鳅种即可下塘。每亩放养30-50公斤,有丰富水源条件的可增加放养量。要根据池塘水质情况,经常投施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以培肥水质。

池塘养泥鳅一般采用水泥池或三土池。池塘深70-100厘米,深50-60厘米。池塘底部铺有15-20厘米厚的泥浆。池塘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最佳。池塘应便于灌溉和排水,并在进水口和出水口使用铁丝网防止逃生。放养前,池塘应按照与鱼苗池相同的方法和剂量进行清洗和消毒。如果没有生石灰,也可以用漂白粉消毒,用量为每亩4-5公斤。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池塘中央、出水口附近设置集鱼坑,方便日后垂钓。泥鳅苗入池前,还应施施肥,促进水中浮游生物繁殖。施肥后2-5天,可将泥鳅种子放入池塘。每亩可放养30-50公斤,水源充足可增加放养量。根据池塘的水质,应经常施用一些有机和无机肥料来改善水质。

此外,每天还要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饵料。有鱼粉、猪血粉、蚕蛹粉、米糠、麦麸、菜饼等。投喂量可以根据季节不同而不同。5-6月为泥鳅体重的4%-5%;7-8月8%-10%;9-10月份是5%-6%。池塘内应设置饵料台,饵料应放在食物台上。每个池塘可根据大小设置3-4个饵料台。喂奶前检查喂奶情况,发现没喂完减少喂奶量。一般在投喂后2-4小时食用,每3-5天清洗一次饵料台,预防疾病。池塘应经常注满淡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池水应保持中性或弱酸性,并定期用1-2 ppm漂白粉消毒,以达到杀菌防病的目的。

池塘混养

也就是和其他鱼混在一起。如与鲢鱼、鳙鱼、鲤鱼、草鱼、鳊鱼混养。这种养殖方法在池塘选择、池塘清洁、消毒和放养方面与池塘养殖相同。混养的好处是不用多喂泥鳅饵,只喂其他鱼。泥鳅的食物来源是鱼取之不尽的饵料和排泄物。因此,这种养殖方式效率高,水面利用价值大,值得推广。

道天养志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

我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泥鳅不仅能节约水面,还能获得粮食和经济效益

是高效农业的良好种植养殖模式。

1.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水田是酸性较弱、泥沙少、保水性好、降雨时不外溢的水田。稻田四周要建高埂,进出水口要设两个网,防止泥鳅逃跑。同时在田里或者四角挖一些集鱼坑,方便以后钓鱼。

2.库存和管理

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种。一般每亩放养4—5万尾。放鳅前,也要追施有机肥料,以培养水中浮游动植物。为了获得泥鳅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饵料。其饵料种类可以农副产品为主,搭配少量鱼粉、蚕蛹粉即可。后期可在集鱼坑多投喂一些饵料,利于集中捕捞。在饲养期间,要经常检查防

将直播稻移栽在早稻或中稻中,放入秧苗中。一般每亩放养动物4-5万只。投放泥鳅前,应施有机肥,培养水中浮游动物。为了获得泥鳅的高产,应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量的人工饵料。饵料可以以农副产品为主,配合少量鱼粉、蚕蛹粉。后期可在集鱼坑投放更多饵料,有利于集中捕捞。在喂食期间,你应该经常检查预防措施

逃生设施以防逃跑。稻田养泥鳅,要尽量少用或不用农药。即使有情况需要使用,也要分批用药,喷嘴朝上,不要将药液喷到水面上。此外,不要使用除草剂。种植双季稻晚稻时,最好采用免耕法,避免对泥鳅造成机械伤害。

坑塘文化

这样,泥鳅就养在一个小池塘里,房子前后都有肥水。坑和池塘的面积可以大也可以小。十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一般常规鱼会因为这个坑里有机物过多,溶解氧不足而缺氧死亡。泥鳅由于其特殊的呼吸器官,在这个坑里生长良好。池塘每平方米可放养约120条泥鳅,管理方法与池塘相同。一般只有猪粪、鸡粪等一些有机肥,以及米糠、菜饼等农场下脚料,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庭院文化

近年来,江苏省滨海县部分农户利用废弃池塘和房前屋后的低洼地进行改造重建,发展庭院泥鳅养殖。实践证明,具有方法简单、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饲养管理方便等优点,是农民发展家庭副业、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总结庭院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如下:

1.泥鳅塘建设

泥鳅塘应设在地势相对平坦、通风向阳、取排水方便、易于管理的地方。形状可以多种多样,一般来说,最好是长方形,东西方向。泥鳅塘的面积因养殖方式和养殖水平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来说,用于庭院养殖的泥鳅池面积为50平方米至80平方米,池深为1米至1.5米,泥鳅池可以用砖、石等材料制成。墙顶设有压力口,伸入池塘5 ~ 6厘米。池底中央有一个排水口,直径约1.5厘米,同时在池边有一个溢流口控制水位。出水口和溢流口应覆盖铁丝网,防止幼苗逃逸。泥鳅塘可以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花生和水葫芦,以改善水环境,降低水温。此外,泥鳅塘周围还可以种植一些葡萄或丝瓜等攀缘植物,可以为泥鳅提供一个避暑纳凉的场所。

二、炒放养

放养泥鳅前7 ~ 10天,用生石灰0.2kg/ m2彻底清塘;5 ~ 7天后,蓄水10 ~ 20厘米,施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混合物10 ~ 15公斤/亩,在水中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饲料来源和管理水平确定。正常情况下,5 cm ~ 7 cm大小的泥鳅放养密度为80条/ m2 ~ 100条鱼/ m2,泥鳅塘可放养5 ~ 8条十字鱼/m2。

第三,饲料喂养

泥鳅是一种小型杂食性鱼类,饲料来源广泛。水蚤、蚯蚓和蝇蛆是泥鳅的天然食物生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以用米糠、豆饼、豆渣、血粉和麦麸进行饲养。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密切相关。日投喂量为3月份泥鳅总重量的1%,4 ~ 6月份泥鳅总重量的4%,7 ~ 8月份泥鳅总重量的1%,9 ~ 10月份泥鳅总重量的4%。投喂方法是在泥鳅塘内设置饲料台,将饲料放在饲料台上。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腐烂、无变质。投喂时间一般在上午9: 00左右,投喂量以3-4小时内进食的泥鳅为准。在泥鳅成年期,应根据天气条件、泥鳅的生长和摄食情况,适当调整饲料投喂量。残留的饵料要及时清除。

第四,水质控制

泥鳅种刚入池时,池塘水深保持在10cm ~ 20cm;后来随着泥鳅种的生长,水位逐渐加深到合适的深度,平时较浅,高温炎热时较深,经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环境。天气闷热时,池水容易缺氧。如发现泥鳅游到水面吐空气,应及时注入新水或采取增氧措施。

动词 日常管理

要做到“两防、两勤、三晨、四观察”,即:防逃逸、防疾病;勤于巡视池塘,写日记;早清塘,早吃,早备货;投喂量是通过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和季节变化来确定的。

不及物动词疾病预防和控制

努力做到无病防病治病。定期在全池喷洒生石灰和漂白粉,可以改善水质,预防鱼病。要及时清除泥鳅塘内的水蛇、水鼠等有害生物。

七.渔业

秋末冬初,水温降至10℃ ~ 15℃时,即可捕获泥鳅。一般采用排池水人工接住的方法。

水泥池无土栽培

各种姿势的泥鳅。消毒是旧水泥池塘养殖的第一步。新建水泥池施工后必须脱碱。水泥池应注满水并浸泡10天,水应每两天更换一次,或用药物脱碱。2.水草移栽是无土栽培的关键。水生植物选择水葫芦或空心莲子草,占水泥池的三分之二。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后放入。

三是用有机肥培育水质,为泥鳅提供天然饵料,用量为每亩1000公斤,用蛇皮袋分装在单独的池塘中。

4.泥鳅苗入池前用3-4%的盐水浸泡4-5分钟,杀灭病菌和寄生虫。泥鳅苗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80-100尾,放养规格为5-8尾。入池水温差不得超过3℃ ~ 5℃。

5.泥鳅苗入池后投喂2-3天,给它们一个适应过程。投喂量按放养泥鳅体重的5% ~ 8%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喂养应该是有规律的、固定的和定量的。每天早晚各喂一次,喂完后2小时内完成为宜。

六、及时换水,定期消毒。当水体透明度降至20厘米以上时,应及时排水灌溉。定期用漂白粉消毒。用EM菌半个月撒一次,调节水质。

七、疾病预防控制。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疾病的防治。常见疾病包括红鳍病、水霉病、泡状病、佝偻病、轮纹病、舌杯虫病、农药中毒等生物天敌。

八、及时抓捕归案,抓大留小。一般国庆节后就可以抓到泥鳅了。此时个体泥鳅的生长是幼苗的5-7倍,料肉比最合适,也可根据当地市场情况确定。捕鱼时,把泥鳅留给较小的个体,来年出售。

九、做好越冬保温工作。冬季水泥池应保持一定的水位。结冰时,应每天打破冰面,以保持水中的溶解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建设塑料大棚,保证泥鳅苗和种的安全越冬。

一种快速育苗方法

一、选址

农场要有充足的水源,排水方便,水源新鲜,无污染,土壤中性或微酸性,日照充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供电正常。

二、池塘建设

1.池塘规格

面积50平方米~ 100平方米,池塘高出水面40厘米,田埂坡度60℃ ~ 70℃,池塘深度80厘米~ 100厘米。池塘挖好后,应夯实池壁,用50 cm× 50 cm的水泥板护坡,池底铺上20 cm左右的腐植土,水深保持在30 cm ~ 50 cm。

2.防逃逸设施

养殖池周围用网、塑料板或瓷板作为围栏,防止蛇、鼠等敌人进入养殖区。进水口和出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逸,防止有害生物和野生鱼类的卵和鱼苗进入池塘。

3.进水和排水设施

进水口和出水口呈对角线,进水口高出水面20厘米,出水口位于泄鱼槽底部,与PVC管连接高出水面30厘米。排水时,可以通过调节聚氯乙烯管的高度来任意调节水位。

4.鱼滑

为方便垂钓,池塘内应设置与排水底孔相连的泄鱼槽,面积约为底部面积的5%,深度30 cm ~ 50 cm。鱼槽的墙壁被木板或混凝土砌成。

三、备货前的准备

1.清理池塘

泥鳅放养前10天,清理池塘,检查洞口是否堵塞,疏通进出水管,犁清池底淤泥。水深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调成浆,然后对整个水池进行喷洒消毒。

2.蓄水和施肥

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中施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或每立方米水中施氮肥7克、磷肥1克。

四、苗木的应用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种植密度为每平方米1500-2000只。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应进行筛选,分池养,泥鳅苗密度为60-80尾/平方米。在放苗过程中,要注意放养前的试水,检查水体的毒性是否消除。放苗时,容器内水温与池水温度之差不应超过2℃。如果泥鳅苗是用尼龙袋充氧运输的,放入池塘前应先将苗作为“缓苗”处理,将充氧尼龙袋放入池中20分钟,使充氧尼龙袋内外水温一致时,才能缓慢放苗。

动词 饲养管理

1.预培养阶段

根据水色,适当追肥。追肥可以用发酵的农家肥如猪、牛、鸡、人的粪便,也可以用化学肥料如过磷酸钙、尿素、碳酸氢铵。水色应为黄绿色,水深控制在30 cm以内,透明度控制在20 cm左右。同时每20万只泥鳅种磨成15公斤豆浆配1公斤黄豆,早晚各撒喂一次。

2.培育后阶段

当泥鳅苗规格达到2厘米时,水位会逐渐加深到50厘米。除继续给水质施肥外,每天早晚各喂一次配合饲料,日喂量为泥鳅体重的4% ~ 10%。投喂量应根据水质、天气和投喂条件灵活控制。水温在15℃以上时,泥鳅的食量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在25℃ ~ 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C以上,食欲逐渐下降;当温度高于30℃或低于12℃时,进料应少放甚至停止。

不及物动词日常管理

1.调整水质,补充新水,每周换水一两次,勤施肥,保持池塘水色“肥、活、嫩、鲜”,以黄绿色为最佳。

2.每天早、中、晚巡视池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情况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定期防病,清洁清洁饵料台,消毒饲料台和工具,定期喂药,预防鱼病。

4.避害而逃。注意防止敌人入侵和泥鳅逃跑。经常检查进水口和出水口以及池塘的山脊。

七、疾病预防控制

1.泡沫病

它是由水中溶解氧不足、饱和溶解氧或其他气体含量过高引起的。症状泥鳅浮在水面上,肚子鼓得像气泡。防治方法加强日常管理,防止水质恶化。发病时立即加淡水,每亩水用盐4公斤~ 6公斤,洒满整个水池。

2.车轮疾病

症状性疾病泥鳅体薄,常浮于水面,奔涌不安,或在水面上旋转,体表粘液增多,镜检有轮虫。防治方法:将浓度为0.7× 10-6溶液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物溅满整个水池。

3.红鳍病

由短杆菌感染引起。病泥鳅的鳍、腹部、皮肤、肛门充血溃烂,尾鳍、胸鳍红烂。防治方法:用1× 10-6漂白粉洒全池。当泥鳅长到5厘米长时,泥鳅苗的培育阶段完成,进入成年培育阶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yinshi/45233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微波炉做饭 微波炉煮饭的方法是什么下一篇:香水会过期吗 香水过期对人有危害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