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饮食养生>正文

腕踝针 腕踝针具体疗法

导语:腕踝针是用毫针在腕或踝的相应穴位进行皮下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简单方法。疾病的划分和适应症以前后中线为标志线,身体两侧从前到后分为六个纵向区。区域1: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前额、眼睛、鼻子、舌头、喉咙、气管、食道、心脏、腹部

腕踝针是用毫针在腕或踝的相应穴位进行皮下针刺治疗疾病的一种简单方法。

疾病的划分和适应症

以前后中线为标志线,身体两侧从前到后分为六个纵向区。

区域1:前正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前额、眼睛、鼻子、舌头、喉咙、气管、食道、心脏、腹部和会阴。

主治:额痛、目赤、鼻塞、流涎、咽痛、咳喘、胃脘痛、心悸、痛经、白带、遗尿等。

区域二:身体前方两侧,包括颞部、颊部、后牙、下颌、乳房部、肺和侧腹。

主治:牙痛、哮喘、胸胁疼痛等。

3区:身体前部外缘较窄。包括头和脸沿着耳朵的前边缘,胸部和腹部,以及沿着腋窝的前边缘向下的垂直线。

主治:颞浅动脉痛,沿腋前垂直线胸痛或腹痛。

区域4:身体前后的结合处,包括头部、耳朵和腋窝的垂直向下区域。

主治:头痛、耳鸣;耳聋,腋中线胸痛。

区域5:身体背部两侧,包括头部、颈后外侧、肩胛区、躯干两侧和下肢外侧。

主治:颈背疼痛、落枕、肩背疼痛、侧腰痛。

区域6:身体背部中线两侧的区域,包括后脑勺、枕部、脊柱、骶尾部、肛门等。

适应症:头痛后、颈部疼痛、背部和脊柱疼痛等。

分肢:上下肢处于外旋位置,内侧向前,下肢靠在一起时,四肢内侧相当于躯干前部;外侧相当于后备箱的后部;前密缝相当于前中线;背部密缝相当于背部中线,这样肢体的划分就可以类比为躯干的划分。

然后,以胸骨端与肋弓交界处为中心,在身体周围画一条水平线,称为横膈膜线,将身体的六个区域分成上下两半,横膈膜线以上各区域加“上”字,横膈膜线以下各区域加“下”字。上面的1个区,下面的1个区,以此类推,称为区。

进针点及其指示

按区域找出病区,即在腕、踝同一区域选择进针点。手腕和脚踝上有六个点,分别代表上下六个区域。每个穴位的位置和适应症介绍如下:腕部:有6个进针点,大约是两个水平的手指和腕部横条纹上的一个圆圈。从手掌尺侧到桡侧,再从腕背桡侧到尺侧,称为上1、上2、上3、上4、上5、上6。

上1:位置:小指侧尺侧缘前方拇指端按压凹陷处。

主治:前额、眼疾、鼻疾、面神经炎、门牙肿痛、咽喉肿痛、咳喘、胃脘痛、心悸、头晕、盗汗、失眠、抑郁、癫痫等。

上2:位置:在腕掌侧中央,掌长肌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即内关穴。

主治:用于治疗上2区疾病,如颌下肿痛、胸闷、胸痛、乳房返老还童、哮喘等。

上3:位置:桡动脉外侧。

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胸痛等上三区疾病。

鞋帮4:位置:手掌向内,在拇指侧的径向边缘。

适应症:可用于治疗上4区疾病,如头痛、耳病、颞下颌关节炎、肩周炎、胸痛等。

上五:位置:腕背中心,即外关穴。

主治:用于治疗上五区疾病,如颞后区疼痛、肩周炎、上肢麻木、痹证、上肢运动障碍、肘、腕、指关节疼痛等。

上6:位置:尺骨缘背小指侧。

适应症:用于治疗上6区,如后头痛、枕部疼痛、脊柱疼痛。

脚踝:有六个脚踝针插入点。内侧和外侧脚踝最高点约三个水平指,从内侧到外侧跟腱前转的顺序为下1、下2、下3、下4、下5、下6。

下1:位置:靠近跟腱内缘。

主治:下1区疾病,如腹胀疼痛、脐周疼痛、痛经、白带、遗尿、阴部瘙痒、足跟痛等。

下2:位置:内侧面中央,胫骨后缘附近。

适应症:用于治疗2区下部疾病,如胁痛、侧腹痛、过敏性肠炎等。

下3:位置:胫骨前缘向内1厘米。

适应症:治疗下3区疾病,如膝关节疼痛。

下4:位置:胫骨前部和腓骨的中点。

适应症:可用于治疗下4区疾病,如股四头肌疼痛、膝关节炎、下肢瘫痪、足趾关节疼痛。

下部5:位置:外侧中央。

主治:用于治疗下五区疾病,如臀部疼痛、踝关节扭伤等。

下6:位置:跟腱外缘主治:治疗下6区疾病,如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骶髂关节疼痛、坐骨神经痛、腓肠肌痉挛、前足疼痛等。

操作方法

选择进针点后,对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医生用左手在右手拇指下固定进针点的上部,将针柄夹在食物和中指的上部。针头与皮肤成30度角,迅速进入皮肤。针靠近皮肤表面,针体沿皮下表面刺入一定深度。针下感觉柔软为宜。如果患者有酸、麻、胀、沉的感觉,说明针深入到了下筋膜,针扎得太深,需要将针调整到皮下浅层。针刺深度约为1.5英寸。针刺方向一般向上,如果病变在肢体末端,则针刺方向向下。

针刺沿皮下浅层到达一定深度后,留针20-30分钟,不捻、不提、不插。一般隔天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紧急情况可以一天一次。

选针点时:对于局部疾病,选择疾病所在分区同侧的针点,对于全身性疾病,如失眠、盗汗等,选择两侧对应的针点。

需要注意的事项

腕针和踝针一般应该不一样。当针头疼痛时,调整针头直到无痛。调针时,应退针至皮下浅层,再重新插入。或者检查针尖是否沿纵向直线方向插入。

如出现头晕、心悸等症状,应退针离药,防止头晕,教育网收集整理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yinshi/40655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热病 热病下一篇:腹泻的治疗 腹泻的治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