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饮食养生>正文

出血热是什么病

导语:文章目录一、出血热是什么病二、出血热怎么治疗三、出血热如何隔离出血热是什么病1、出血热是什么病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

文章目录一、出血热是什么病二、出血热怎么治疗三、出血热如何隔离

出血热是什么病

1、出血热是什么病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2、出血热的感染源

出血热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由鼠类身上感染着病毒,进而传染给人类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出血热疾病的感染源有很多,不过主要还是以鼠类传染为主,人一旦接触到感染鼠类的任何事物或粪便或一些其他带病生物,都很有可能会感染上这种疾病。而这种疾病也会在人之间尽享传播,使健康的人也患上出血热。

3、出血热的症状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着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

出血热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一般支持治疗,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液体疗法,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重在早期,出血热病毒对人的危害涉及机体多种器官,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但是这种危害是渐进性的。

出血热如何隔离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是宿主型小型啮齿动物(家鼠、野鼠),这些小动物的尿、血液及粪便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2到3个星期不等。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关节痛、呕吐恶心、发热及腹泻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

具体隔离方法为:病人住单间病室,同类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视病人;进人病室的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鞋,注意手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敷料等严格消毒;室内采用单向正压通气,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流行性出血热一般青壮年的发病率比较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的死亡为率为20%-90%,治愈后肝、肾等脏器功能有会有比较严重的损害,总的来说预防是消灭此疾病的关键,各个家庭一定要做好环境、食品卫生,积极防鼠、灭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金骏眉 金骏眉怎么分辨好坏下一篇:竹叶青花茶 竹叶青花茶的功效 喝竹叶青花茶的好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