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人群养生>正文

阴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阴郄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导语:在前臂的掌侧,在尺侧腕屈肌腱的径向边缘,在手腕横条上方0.5英寸处。属于手少阴的心经,是这个经络的穴位。滋阴清热,养血安神,凉血止血。1.心阴不足,盗汗,惊悸,心痛,咯血,阴虚火旺致鼻出血。2.心血虚失眠心悸。3.热盛血热所致的吐血、鼻出血。1.针刺配合舒欣、脾俞、同里、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滋养心血、养心安神,治疗因心血不足而引起

在前臂的掌侧,在尺侧腕屈肌腱的径向边缘,在手腕横条上方0.5英寸处。

属于手少阴的心经,是这个经络的穴位。

滋阴清热,养血安神,凉血止血。

1.心阴不足,盗汗,惊悸,心痛,咯血,阴虚火旺致鼻出血。

2.心血虚失眠心悸。

3.热盛血热所致的吐血、鼻出血。

1.针刺配合舒欣、脾俞、同里、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滋养心血、养心安神,治疗因心血不足而引起的头晕、心悸、失眠、多梦等症。

2.用菊花、肾俞、关元、神门、太溪,针刺滋补,滋阴清热,滋补心肾,治疗阴虚火旺、失眠、口干咽干等。

3.与附六、合骨、厚Xi、阴三角、泰Xi等药同用,针刺补虚,清热敛阴,治疗阴虚潮热盗汗。

4.针刺泻法结合心俞、舒歌、钟山、鞠阙、大岭治疗瘀血阻络所致胸痹心痛。

5.针刺泻下结合足、鱼,清热凉血,治疗肺热过盛所致的鼻出血、吐血。

6.针刺泻下治疗胃热吐血,如流明、内庭、上丸。7.用针刺、泻火治疗肺阴不足、火盛所致的肺结核咯血,如颈劳、舒菲、平喘等。

1.《黄帝唐明经》:主寒凉,咳嗽吐血,感怒断肠。

2.针灸经典甲乙:感冒咳嗽,吐血,气逆,休克,心痛。

3.《千金方耀》:主吐血。主气震惊断肠。

4.《外国台湾的秘密》:主癫痫,失语不能说话。

5.《太平盛辉方》:主子癫痫,喜惊,弯腰,摇手。

6.《铜仁穴针灸经》:治失无字,洒寒战,昏厥,烧心,霍乱,腕满,出血,慌。

7.《扁鹊申英针灸玉龙经典》:治腕痛、气逆、失痛、出血、溢寒、霍乱、惊恐、盗汗、小儿骨蒸。

8.“针灸迎”:鼻衄、吐血、恶寒、昏厥、愤怒、心痛。

9.《针灸大成》:鼻出血、吐血、恶寒、昏厥、愤怒、心痛。

10.《证治规范》:伤暑出汗大。

11.针灸方子六集:大师失言,洒满寒战、昏厥、心痛、出血、吐血、惊悸、肩臂腕寒痛。

12.经方图翼:主要用于鼻出血、吐血、失音、霍乱、胸满、畏寒、昏厥、惊恐、心痛等。

13.《医学概论》:大师惊恐、心痛、失落、抽搐、霍乱、胸满、出血。

14.《经穴考编》:大师呕而惊悸,喷而寒颤,汗而骨蒸。

15.经络穴位讲解:心脏病、霍乱、胸闷、烧心、慌。心肺病:鼻衄吐血,洒寒。

16.《针灸集锦》:行气活血,滋阴安神。

17.针灸穴位:清虚热,宁心安神。

8.临床针灸:通经活络,清心安神。

19.针灸穴位手册:通经活络,活血清热,养阴。

20.“针灸”:清心安神,益气固表。

21.《中医针灸经络腧穴》:滋阴清热,安神定志。

22.针灸穴位疗法:滋阴养血,宁心安神23。取穴临床应用:清心安神,固表开声。

24.“新实用穴位”:清心安神、开窍清热、凉血止血。

25.“中医针穴合一”:滋阴养血,固表安神。

26.《穴位讲义》:清心安神,固表。

27.针灸辨证论治:安神益阴,固表。

28.《石学敏针灸》:清心潜阳,安神固表。

29.《珍珠胶囊自然赋》:凉血止呕。

30.腧穴汇编:滋阴养血,固表安神。

31.传统实用针灸:通经活络,清热养阴。

32.“临床常用100分精华”:通经活络,宁心安神。补充方法:滋阴养血,安神定志。泻法:清心泻火,除虚除烦。

1.古代文献摘录

《针灸资生经》:心痛,罗隐,字里行间;心慌,舌强:罗隐,中冲;惊喜:罗隐、施简、二建、李兑;出血:罗隐,项英。

白政府:盗汗,阴Xi,后溪。寒栗恨寒:二建,阴Xi。

2.现代研究进展

赵等治疗组主要治疗颅脑损伤术后气阴两虚型多汗36例,包括疲劳乏力加中脘、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咽干口渴加、;对照组36例口服生脉饮,治疗组和对照组止汗剂总有效率分别为94.4%和72.2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日排汗时间和减少程度也优于对照组。

针灸0.3~0.5寸可以艾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肾俞的准确位置图 脾俞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下一篇:膏肓穴 膏肓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