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常识>正文

海螵蛸的功效作用

导语:海螵蛸  (《纲目》)  【异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动物形态】①无针乌鲗,又

  海螵蛸

  (《纲目》)

  【异名】乌鲗骨(《素问》),乌贼鱼骨(《本经》),墨鱼盖(《中药志》)。

  【来源】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鲗或金乌鲗的内壳。

  【动物形态】①无针乌鲗,又名:花拉子、麻乌鲗。

  头部短,长约29毫米,两侧各有1发达的眼;眼后有椭圆形的嗅觉陷窝。前部中央有口,前方有腕4对和触腕1对,腕呈放射状排列于口的周围,长度相近,内方有吸盘4行,其角质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长度一般超过胴长;触腕穗狭小,长约40毫米,其上有吸盘约20行。头部的腹面有1漏斗器。胸部卵圆形,长达157毫米(背面),宽约65毫米;两侧有肉鳍;胴后腹面有1腺孔。生活时胴背有明显的白花斑。外套腔背面中央有1石灰质的长椭圆形内壳,后端无骨针。肛门附近有墨囊

  栖于海底;遇敌时由墨囊放出墨液,以掩护自己。肉食性。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②金乌鲗

  头部长约30毫米。腕的长短相近,各腕吸盘大小相近,其角质环外缘具不规则钝形小齿;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为生殖腕。触腕稍超过胴长,触腕穗呈半月形,上有吸盘约10行。胴部呈卵圆形,长可达20厘米,约为宽度的1.5倍。生活时体黄褐色,胴背有紫棕色细斑和白斑相间,雄性胴背有波状条纹。内壳后端具粗壮骨针。近漏斗管附近有贮黑水的墨囊。

  分布黄海、渤海及东海一带。

  以上动物的缠卵腺(乌鱼蛋)、内(乌贼鱼肉)、墨囊中墨液(乌贼鱼腹中墨)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收集从乌鲗鱼中剥下之内壳;或于4~8月间,捞取漂浮在海边的乌鲗内壳,漂净,晒干。

  【药材】①无针乌鲗的内壳呈长椭圆形而扁平,边缘薄,中间厚,长9~14厘米,宽约2.5~3.5厘米,中部厚约1.2~1.5厘米,腹面白色,有水波状纹,自尾端至中央最厚处,占全长的1/2或1/2强。背面磁白色而略带暗红色,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中央有1条明显的隆起,表面有一层硬脆皮膜,角质缘呈半透明状。末端无骨针。体轻,质松脆,易折断,断面有明显的微向背面弯曲的平行层纹。除背部硬膜外,其它部分可擦下细粉。气微腥,味微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changshi/7827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没药的功效与作用解说大全下一篇:生地的功效和作用解说大全

文章评论

  • 玍銹的英雄夢

    海螵蛸的功效广泛,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