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养生常识>正文

血糖高的症状及前兆 糖尿病早期10个征兆

导语:商品目录首先,早期糖尿病的10个征兆二、糖尿病的病因三、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糖尿病的十个早期征兆1.糖尿病的10个早期征兆1.1、多尿糖尿病患者将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降低,导致血液中的糖含量增加。1.2.渴排尿增多会导致口干。

商品目录

首先,早期糖尿病的10个征兆

二、糖尿病的病因

三、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

糖尿病的十个早期征兆

1.糖尿病的10个早期征兆

1.1、多尿

糖尿病患者将食物转化为糖的效率降低,导致血液中的糖含量增加。

1.2.渴

排尿增多会导致口干。此时不要用含糖饮料解渴,以免增加血液中的糖分,加重病情。

1.3.轻微体重减轻

糖尿病引起的轻微体重减轻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尿液中排出一些水;第二,尿频也会带走一些热量。

1.4、虚弱和饥饿

高血糖意味着身体调节血糖有问题。如果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胰岛素会升高,导致血糖快速下降。

1.5、持续疲劳

持续疲劳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可能意味着所吃的食物没有被细胞分解或利用。因为身体得不到需要的能量,会很累。

1.6,喜怒无常

当血糖异常时,你会感到不舒服,可能会变得更加暴躁。

1.7、视力模糊

糖尿病早期,由于葡萄糖在眼睛内堆积,会暂时改变形状,导致眼睛无法聚焦。

1.8、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自愈能力减弱。

1.9.发麻

血糖浓度升高后,可能出现轻度神经损伤,引起双脚麻木。

1.10.尿路和酵母菌感染更容易发生

尿路和阴道的糖水平升高会成为细菌和酵母菌感染的温床,所以要警惕反复感染。

2.如何知道你的血糖水平

专家表示,正常空的腹部血糖为3.9-6.1摩尔/升..如果空腹式血糖大于等于6.1mol/L,但小于7mol/L,称为空腹式血糖调节受损。正常人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7.8mol/L。大于等于7.8毫摩尔/升,小于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异常。临床上,血糖在这两个范围内的人是糖尿病前期。虽然血糖代谢功能已经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严重程度。现阶段,人们被称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和糖尿病的“后备军”。

3.如何避免变成“糖尿病患者”

3.1、早检查、早预防、早治疗。早期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阻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实现糖尿病人长寿、高质量生活的目标。

3.2.采取科学的生活方式,即科学的饮食和合理的运动,对防治糖尿病有重要作用。要改变多吃“三高”食物的习惯,多吃生糖指数低、膳食纤维高的食物,运动也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糖尿病的原因

1.遗传因素:人们已经认识到糖尿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国内外多项统计显示,糖尿病患者亲属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遗传因素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明显。

2.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恶性贫血等。在病毒和抗体的作用下,胰岛细胞进一步被破坏,胰岛素分泌功能减弱,导致糖尿病,尤其是I型糖尿病。

3.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环境因素。糖尿病易感人群感染脑炎、心肌炎、柯萨奇B4病毒时,病毒可直接侵入胰岛B细胞,引起急性炎症、坏死、功能丧失;或者病毒长时间停留在B细胞内,刺激自身免疫系统,使体内B淋巴细胞产生抗胰岛素细胞抗体,损伤破坏胰岛B细胞,减少胰岛素合成,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对身体的危害

1.眼外伤

很多糖尿病患者视力明显下降,视力模糊,总是有黑色阴影或黑点在眼前飞舞。这是糖尿病引起眼底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表现。后期视力下降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失明。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方法是早期治疗糖尿病,长期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

2.肾脏损伤

长期高血糖会损害肾脏,引起糖尿病肾病。这种伤害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不容易被人发现。早期可能没有症状,只有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需要医学检查才能发现。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会出现微量蛋白尿,如果病情进一步发展,会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3.血管损伤

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血管基底膜损伤,形成动脉斑块,堵塞血管。大血管和微血管都可能患有高血糖。心血管受累引起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脑血管受累引起脑缺血和脑梗死;眼底微血管受累,糖尿病眼病;肾微血管受累导致肾功能不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youakemao.com/changshi/38144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牛奶结块了还能喝吗 鲜牛奶变成豆花状能喝吗?鲜牛奶结块但没变味还能喝吗?下一篇:低血糖怎么减肥 低血糖如何减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