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时珍养生网>中医养生>正文

间使的准确位置图 间使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导语:在前臂的掌侧,当大岭和曲泽之间的连线在腕横条之上3英寸时,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此经的穴位。安神、理气和胃、通经活络。1.邪扰心神引起的心痛、心悸、癫狂、癫痫、躁动、抑郁、烦躁。2.肝气郁结引起的胃痛、呕吐、疟疾。3.因经络不通,肘臂疼痛,腋下肿胀,手掌发热。1.配合心俞、鞠阙、太原、风龙、三阴交穴,针

在前臂的掌侧,当大岭和曲泽之间的连线在腕横条之上3英寸时,在掌长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属于手厥阴心包经,是此经的穴位。

安神、理气和胃、通经活络。

1.邪扰心神引起的心痛、心悸、癫狂、癫痫、躁动、抑郁、烦躁。

2.肝气郁结引起的胃痛、呕吐、疟疾。

3.因经络不通,肘臂疼痛,腋下肿胀,手掌发热。

1.配合心俞、鞠阙、太原、风龙、三阴交穴,针刺下法,扩胸理气,化痰止痛,治疗痰浊心痛。

2.用心舒、钟山、神风、神门,针刺补中,益气养心,宁心定志,治疗心气不足引起的心悸不宁。

3.配合水沟、大岭、合谷、风龙、针泻、化痰开窍,可治疗癫痫病及痰浊所致的癫痫病。

4.结合中脘、内关、风龙、里端、针刺泻火、清热泻火、化痰安神,可治疗痰火引起的心烦、烦躁。

5.配合天突、三健、上万、风龙、太冲、针刺下法、理气和胃、化痰降气,可用于治疗梅花气、咽喉不通、胸闷胁痛、腹胀误吸、食欲不振、胃脘痛。

6.治疗肝气郁结、胸闷、嗳气、乳房胀痛所致的乳房癖,以及针灸泄泻引起的气怒结节消长。

7.针刺泄泻治疗肝气郁结、脉络不通引起的胸痛、胁痛。

8.配合中脘、内关、阳陵泉、太冲、针灸止泻,疏肝和胃止痛,治疗肝气引起的胃痛、呕吐。

9.结合大椎、大道、后溪、桃道、曲池,采用针刺泻法解表,祛邪截疟,治疗因邪致疟。

10.结合三阴交穴、针灸止泻、行气活血、化瘀止痛,治疗气血凝滞所致的扭伤、跌仆疼痛、咳嗽、深呼吸、侧身剧烈疼痛、活动受限等。

11.配合垫肩、曲尺、外关、大岭、合谷,针灸缓解因经络不通而引起的肘臂疼痛。

1.《黄帝唐明经》:主热烦,是好的。胸部充满活力和热量。卒心之痛,疥疮互引,肘之痛,心之疮。

胸闷背寒。心痛对悲伤有好处,昏厥则相反,心如饥似渴,内心充满震撼。头身风热,好呕吐,焦虑,寒少气,掌热,肘挛缩腋肿,面红目黄,头大浸沉,不能说话,咽喉哽塞。

2.《肘后备急方》:主要疾病是霍乱干呕。

3.“备急用”:马中间的孩子止不住呕吐。时间长了,就焦虑风,不自觉,或者心里满是腹胀,或者偏瘫,或者嘴巴无声,口水出来,眼睛闭着,耳朵聋了,或者冷直,或者烦闷喜怒无常,或者白戴眼睛和角。

心脏病、癫狂、鬼、食后呕吐、死后死亡、以及:窒息;疯癫与恶无常,以头谓之。他们想杀人,三十强是因为不避水火,乱说话。

4.千金方毅:嗳气、淋、疝气、健忘。

5.宣彤姚智府:疟疾引起寒热。

6.《龙桑君之星秘歌》:像鬼一样。

7.《针灸大成》:主要症状为伤寒、胸结,心如饥悬,死如狂,中间充满热情,恶风恶寒,呕吐恐惧,寒中无气,掌热,腋下肿肘挛缩,死中心痛休克,中风气短,吐沫昏厥,不能说话,咽喉如梗鬼

8.经穴讲解:心包炎性心脏病,突发胃灼热,掌热。心包肺病:伤寒伴胸,心饥,猝死,胸痛,恶风恶寒,呕吐。心包脾病:寒气不足,鬼霍乱,干呕。心包肝病:中风、气逆、流涎

9.《针灸精要》:时不时使血液流动。另外反复干呕,粥汤药都吐了,艾灸使人30强。若四绝脉沉,艾灸使之通,此法可杀人。

10.针灸亮点: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11.“常用穴位临床运用”:辨证取穴,用泻法,理气解郁,通心络,宽胸益气;疟疾可以在疟疾之前通过针灸来停止。循经取穴:通经活络,祛邪散结。局部穴位:祛邪散结,舒筋活络;以强筋补虚。

12.针灸穴位:益心、清心、和胃、调经血。

13.临床针灸:理气活血,清心安神。

14.《针灸心》:主卒狂惊,手臂肿痛,难以屈伸。齐波说:师父驱鬼除恶。

15.针灸穴位手册:调和清热,通经络,宁心安神。

16.针灸:安神益智,和胃化痰。

17.《中医针灸经络腧穴》:补益心气,清心定志,调理肠胃,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18.针灸穴位疗法:宁心安神、和胃化痰、通络活络。

19.《腧穴临床应用》:断疟、安神、扩胸。

20.“新实用穴位”:宁心安神,镇惊止痉,和胃降逆。

21.“中医穴位整合”:宁心安神,和胃化痰。

22.新简明针灸:清热和胃止痛,宁心安神。

23.穴位讲义:安神和胃化痰。

24.辨证针灸治疗:益心宁心,扩胸化痰。

25.《石学敏针灸》:养心安神,扩胸化痰,开合。

26.《珍珠胶囊自然赋》:时不时退烧就烦。

27.传统实用针灸:安神和胃化痰。

28.临床常用100穴经解:泻下通络,调和气血。补法:益心气、宁心、强筋、补虚。泻法:宽胸理气、和胃降逆、解郁除烦、经血调经。

1.《针灸甲乙经》:风邪、间使、澄江、心俞、足三里。还有:卒心之痛,互导,肘痛,心别扭;胸痛导致背部发冷;心悬如饥,又悲又狂,红着脸,黄着眼睛;头身燥热多风,善呕吐,焦虑,寒气不足,掌热,肘挛缩,腋肿;沉浸你的头,让它成为主的。

2.“备急用方”因发热而烦,胸中充满喜热:临时使、中冲、老宫、大岭、关冲、少冲、养西、天竺。还有:风邪,艾灸使人一年比一年强,艾灸七强,艾灸三强三里七。

3.《申英经》:精神邪狂,互使,竹救,赤泽,阳西。喷发:互使、百会、曲泽、老宫、商丘。

4.《灵光赋》:沟,暂使,治邪癫。

5.针灸大成:咽喉如梗,同间使,三室。多热少冷:间使,足三里。死亡疯狂:使者间,后溪与合谷。三室治喉如梗,三里治热少寒,支沟治鬼攻。治疟疾用大椎后溪、桃道、曲池、也门。

6.《声玉阁》:五疟寒热,实有许多妙处。与阳陵泉、内关、舒威、仲禹等药同用,治疗肝郁胃痛;以万、阳陵泉、太冲、神门等治肝气上吐;肩痛、疮痛、外关、合谷治臂痛。

7.《百病赋》:癫,沟,暂使。

8.神九经纶:心痛有九种,分别是间歇性大使、巨阙、灵岛、曲泽、铜鼓。

针灸0.5~1.0寸可以艾灸。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时珍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女性膻中的准确位置图 间使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下一篇:内关穴 内关穴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