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散的功效与作用 六一散的神奇功效与作用
六艺三
一、古代方剂介绍
伤寒与直。
滑石18g,甘草3g。
清热利湿。
患暑湿,暑湿坠证。发热多饮、排尿困难或腹泻。
二、临床新用途
医学疾病
1.重度黄疸型肝炎
男,9岁,2005年7月19日就医。7月10日,孩子突然头痛、畏寒、发热、无汗、精神萎靡、心烦、呕吐。村里的诊所给他治疗了3天的感冒,但上述症状并没有减轻,然后他全身都出现了黄色的色斑,胸腹部和背部都有零散的出血点。他被紧急送往医院住院,并被诊断为甲型肝炎..经过几天的治疗,病情越来越严重,黄染加深,全身水肿,腹部肿胀,神志不清。第6天孩子去世,转到我院治疗。患者在我院被诊断为“重度黄疸型肝炎”。入院时的症状:高热,无汗,嗜睡,睁眼,嘴唇干燥发紫,喉咙有痰,醒来时坐立不安,全身黄色染色,如橙色,特别是巩膜,全身水肿,掌纹消失,腹部胸部以上肿胀,蓝色静脉暴露,肚脐突出,不能转动身体,尿短而深黄色,大便6天未解。舌深红,皮毛厚黄,六脉深,弦有力。中医辨证为急性黄。治疗原则:旨在清热解毒、止泻,辅之以利胆、利湿、开窍。处方:黄连、龙胆草、炒枳实各5g,炒栀子、黄柏、大黄各9g,金银花、板蓝根、滑石各20g,茵陈、水牛角各25g,竹茹10g,郁金、川贝、石菖蒲、甘草各6g。7月20日,看到孩子高烧消退,神清气爽,精神尚可,大便一次,颜色消瘦,其余无明显变化,继续服药。查房第二天发现大便光滑黑稀,一天几次,高烧退了一半,神清气爽,安静下来,痰消失,嘴唇变红,可吃少量食物,无汗,黄染,水肿,腹胀,小便短而深黄,舌红,苔厚黄,脉沉而弦。将大黄、川贝、石菖蒲、竹茹、枳实按顶部取出,加入茯苓10g,枳壳5g翻炒,服用2剂。
7月23日,患儿高热消失,黄染稍减,舌苔薄黄,脉浮弦,无汗、水肿、腹胀、排尿少。热毒虽已破,浅束无汗,湿热仍积于其中。脉由沉转浮,邪有出的迹象。《金匮要略》云:“百病皆黄,但利小便,脉浮,宜以汗解之。”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暑,利胆祛湿,辅助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处方:黄连3g、黄柏、炒栀子、丹参各9g、香薷8g、金银花20g、板蓝根、滑石、水牛角各12g、茯苓、泽泻、大腹皮、炒鳖甲各10g、柴胡、陈皮、郁金、甘草各6g,分三剂服用。
7月26日额头见微汗,黄染消退三四年,水肿腹胀略有减轻,香薷从上加重至18g,服用三剂。三天后,我看到我的头和身体在出汗,它的颜色像淡黄色的柏树汁,尿液的颜色在黄略很长。除巩膜微黄外,黄体水肿基本消失,腹胀减半。怕出汗太多伤津液,去除香薷、水牛角,按原处方5剂。
8月3日查房,巩膜黄染,腹部微胀,体软无力,舌红,苔薄黄白,脉微弦。中医辨证:邪已不在,正气受损,余热尚存。治疗原则:扶正固本,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清热解毒。处方:党参12g,山药10g,茯苓10g,五味子9g,甘草6g,山楂炭8g,陈皮7g,柴胡20g,4剂。8月7日去查房,精神大振,食欲大增。“腹部平坦柔软,可以下床活动。1为了巩固疗效,使患儿早日康复,按上服5剂。经过几次就诊,孩子恢复正常,痊愈出院。
这个急性重型肝炎病例情况危急,而且很激烈。热的太热有毒,就会发热烦躁,困在血液里,迫使血液紊乱运行,出现出血点。心包闭合,上扰清空时,出现嗜睡或烦躁,积脾胃,脾失运化,湿邪致水肿腹胀;肝病累胆汁,胆汁湿热熏蒸,身黄目黄。在治疗过程中,根据临床脉象的变化,视病情轻重,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四个治疗步骤:一是以清热解毒、泻下为主,做到内清外邪渐;清热解暑,透表后,发汗、黄染水肿消除;那么,清热利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是祛湿热、减少腹胀的主要方法;最后,考虑到孩子重疾后体质较弱,我们转而加强身体抵抗力,健脾和胃,以振奋精神,增加饮食,从疾病中恢复。
外科疾病
脚癣
38岁男性,足癣4年多,各种方法治不好,遇暖潮复发。私诉:右脚瘙痒难耐,右脚五趾间表皮浸湿,有散在水泡。嘱咐他按照以下方法:取枯矾、蛇床子、苦参粉各2份,与六艺粉各3份混合均匀,再与猪油混合制成药膏,每天中午和晚上用温水洗净擦干患处,然后将药膏涂抹在患处,8天后即可痊愈。继续使用1个疗程,观察2年无复发。
足癣,俗称“香港脚”,是由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虽然不危害健康,但发生时极其痒,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治疗后容易复发。六益散外用吸潮,可治疗皮肤湿疹、酸寒枯矾,祛湿止痒,解毒杀虫。蛇床子坚硬温润,能祛湿杀虫。苦参还能祛湿祛风、杀虫止痒。所有药物组合具有很强的祛湿、杀虫、止痒作用,对皮肤真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对治疗脚癣有很好的效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