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止痒中药有哪些?
文章目录
一、常用止痒中药
第二,抗炎和抗飓风的中药
三、止痒中成药
常用止痒中药
中医没有专门的止痒药物,所以中医治疗瘙痒只能根据不同的病理机制进行治疗。如急性荨麻疹瘙痒多为风痒,治疗应以清热祛风或凉血祛风为主;因感冒加重的瘙痒多为感冒,治疗宜祛风散寒;皮肤多湿痒,治疗宜除湿止痒;老年性皮肤瘙痒病,多为血虚瘙痒,治疗应以养血润肤止痒为主;除了风热结合外,还有热毒引起的瘙痒,多为感染性皮肤病,多为疼痛大于瘙痒,治疗重在清热解毒而非止痒;疥疮、表皮癣的痒是虫痒,治疗要杀虫止痒。目前常用的止痒中药主要是祛风除湿止痒。
1.荆芥
祛风解表、理气活血之功,可祛风于皮外、衬膜外,以祛风解表为主。荆芥穗更有效,是血液中的风药,能清血中的风热。皮肤科可以祛风解表止痒。常与防风配伍,能使人皮肤化,祛风止痒,常用于治疗急性荨麻疹、瘙痒症。
2.防风的
祛风解表、祛湿是风药中的一种湿润剂,能治愈一切风邪。在祛风方面比荆芥强,能入骨肉,善搜筋骨,所以各种风病皆可。皮肤科可以祛风除湿止痒止痛。与羌活、白芷配伍,可祛除上身风,用于头面部皮炎、湿疹等疾病;与独活配伍,可散下半身风,用于下肢湿疹、皮炎。与当归、牡丹皮配伍,可用于玫瑰糠疹、多形性红斑,消除血液中的风。
3.菊
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疏肝补肾的作用。菊花有三种,菊花和菊花。皮肤科用菊花祛风清热。常与桑叶、防风、薄荷配伍,可治疗风流浪、皮肤瘙痒症,如急性荨麻疹、皮肤瘙痒症。
4.桑叶
祛风清热、凉血明目的功效。皮肤科以其疏风清热的作用,治疗风热引起的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疾病。常与防风、荆芥配伍,增强止痒效果。
5.浮萍
功能:祛风、发汗、流水。在皮肤科,出汗透皮可以通过肌肉表面将风渗透到皮肤膜外,起到止痒的作用。常与防风、荆芥配伍治疗荨麻疹。还有,由于浮萍是专门分配来分气清血热的,擅长清火向下导热,所以常被用来调和气血,治疗白癜风。
6.苦参
除湿止痒、清热杀虫功能。因其专精于清热燥湿,具有祛湿止痒、杀虫的作用,常与白鲜皮、防风、蒺藜配伍治疗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慢性荨麻疹。结合车前草、防己治疗下肢湿肿;黄柏治疗下焦湿热、外阴湿烂。
7.白鲜皮
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治疗风热湿疮、疥疮、皮肤瘙痒等。常与苦参配伍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慢性荨麻疹等。这种药常用于皮肤科治疗瘙痒性皮肤病。
上述药物均为临床皮肤科常用的止痒药物,应根据辨证合理选择和应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消炎祛风止痒中药
中医认为,过敏的人主要是肺脾肾功能障碍所致。肺主呼吸,肺不耐寒热,易受外感风寒疾病引起的皮肤不适。脾主运化,营养不良也损害脾胃,再因运化代谢不良,水湿水邪聚合成痰湿病,引起食物过敏。肾控制气的吸收,调节水的代谢。肾阳不足,则吸气功能差,水分蒸发也不平衡,导致皮肤干燥,大便干结。
中医把过敏症状分为风寒、风热、胃肠道实热、气血两虚。治疗上采用疏风散寒、清热解表、调理气血、通腑泄热、清热解毒等方法。常用的祛风止痒、防治皮肤过敏、皮疹、瘙痒的中药称为祛风止痒药。根据其药性,分为辛温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单一中草药
常用的有:防风、蔓荆子、柴胡、菊花、桑叶、地肤子、白鲜皮、薄荷、荆芥等。
防风
辛,甜,温和。属于膀胱经、肝经、脾经。发表,祛风除湿止痛。
①皮肤瘙痒,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面部瘙痒等。②润肤祛斑美白,可用于治疗皮肤干燥、黄褐斑、雀斑等。它可以和白芷、僵蚕一起用作面条脂肪。
①口服,水煎服,5~10 g,或丸剂或散剂。②外用,研末外敷,煎服熏蒸。
阴虚火旺,血虚痉挛者慎用。
蔓荆子
苦,苦,微寒。属于膀胱经、肝经、胃经。疏散风热,清除领导。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面部色斑等。牡荆具有抑制黑色素形成、抗炎、抗菌和抗病毒的作用。②生发美发,用于脱发,面色差,头发早白。本品具有祛风生发的功效,传统用于治疗脱发。
口服,5 ~ 10 g。外用适量。
细辛
辛,文。去肺、肾、心经。几乎没有毒。祛风散寒,流水开窍。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和面部瘙痒。②阴暗、沉闷。可与乌贼骨、栝楼、干姜等混合。,用醋泡3天。(3)口腔除臭,用于牙龈溃烂或龋齿引起的口臭。④白牙用于固定牙齿,如黄、黑、松、痛牙。细辛是肾经的主要药物,治疗骨和牙齿疾病。
加水煎煮,1 ~ 3g;粉末每次0.5~1 g。外用,研末敷用。
细辛毒性小,不宜过量。气虚多汗、血虚头痛、阴虚咳嗽等患者。不宜与藜芦同用。
桑叶
苦,甜,苦;冷。去肺经、肝经。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和面部瘙痒。桑叶中的挥发油和苷类成分具有抗过敏和抗炎作用。②生发护理,用于脱发或发黄。其中所含的蜕皮激素能促进人体细胞的合成,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排出体内胆固醇,促进毛发再生。
口服,3 ~ 10克。外用适量,煎煮,洗涤或捣碎。
菊
苦,甜,苦,微寒。去肺经、肝经。疏散风热,平肝潜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痤疮等。(2)滋养保湿皮肤,可用于干性皮肤等疾病。
③本品能滋补肝肾,美容护发,可用于脱发、早白、白发等。④清肝明目,如杞菊地黄丸。
口服,5 ~ 10g;或者泡茶。外用可水煎或捣碎,煎液可过滤、洗发。
脾胃虚弱的人很少使用。
辛夷
辛,文。归肺胃经。祛风散寒,通鼻窍。
具有祛风止痒的功效,可用于皮肤过敏和瘙痒。辛夷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抗过敏作用。
口服,3~9 g,包装,油炸。外用,用开水洗脸。
阴虚火旺者不宜服用。
纤毛香薷
辛,不冷不热。去肺、脾、胃经。发汗解表,祛湿利水消肿。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和瘙痒。香薷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抗过敏作用。②利尿减肥,用于风寒湿引起的水肿和肥胖。其中所含的挥发油具有发汗退热的作用,香薷酊可刺激肾血管,使肾小球充血,并因滤过性增加而具有利尿的作用。
口服,3 ~ 10 g。外用适量。
本品发汗力强,不宜用于表虚伴汗、暑。
柴胡
苦,苦,微寒。去肺、肝、脾经。疏散,退烧,疏肝解郁。
(1)祛风止痒,用于皮肤过敏和瘙痒。柴胡皂苷和皂苷元具有镇静、抗炎作用。(2)清热祛痘,用于痤疮、痈。柴胡皂苷是柴胡中的挥发油,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
口服,3 ~ 10 g。外用,煎洗,或研末敷用。
地肤子
又苦又冷。人体膀胱经络。清热利湿止痒。可用于治疗热淋、排尿困难、湿疹、湿疮、瘙痒等。
清热收敛止痒,可外用治疗各种皮肤瘙痒、湿疹、牛皮癣、皮肤过敏等。可使用药粉或汤剂。
外用适量,用开水洗脸,或者涂在脸上。
白鲜皮
又苦又冷。入脾、胃、膀胱、小肠。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止痒。可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疮、癣、肿、疮、皮肤过敏、阴道炎等。
①具有消炎止痒、清热燥湿、祛风止痒的作用。是治疗面部湿疹、过敏、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皮肤病的重要药物。②黄褐斑,面部黑脏。可与白芷、白附子、杏仁等一起使用。每天洗脸,这会使皮肤变白。③可治疗湿疹、疥疮。
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外用适量,用开水洗脸,或者涂在脸上。
常用的生药粉一般在中药店有卖。一些罕见的生药粉可以自己购买和研磨。
绿豆
又甜又凉。人体肺、肝、肾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尿、美白润肤的功效。口服可治疗暑、烦渴、皮肤疮、丹毒、药物中毒。外用可美白保湿,治疗雀斑、黑斑、皮肤瘙痒等。
将绿豆磨成粉末,与水或鲜奶混合,涂抹在脸上,具有美白、清热、减少发红的功效。
抗过敏变红面膜
绿豆、白芷、金银花、地榆、地肤子、甘草粉、3滴洋甘菊精油、适量生理盐水。将上述6种中药粉末各50克混合装瓶备用。然后从瓶中取出1茶匙混合中药粉末,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生理盐水,混合成糊状。加入2滴洋甘菊精油,拌匀。
用小刷子将面膜均匀涂抹在过敏的红肿部位,20分钟后清洗干净。绿豆白芷美白护肤;银花、地肤子、地榆,清热凉血,抗过敏,变红;甘草抗过敏,减少其他药物的刺激性;洋甘菊消炎抗过敏。
该配方具有美白、抗过敏、变红的作用,适用于皮肤过敏发红、发痒、发红的人群。
止痒的中成药
常用的有防风童生丸、二妙丸、脾阳颗粒。
防风童生丸
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等。
属于解表中成药,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祛风清热的表里双解剂。本品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畏寒、发热、头痛、头晕、口苦、鼻塞、咽喉痛、便秘、小便短赤、皮肤疮、湿疹等症。
处方中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味淡而清,祛风解表,可解风热邪汗;大黄和芒硝清热,而山治和滑石清热利湿,使内热通过排便排出;石膏、黄芩、连翘、桔梗清肺和胃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补血;白术。和甘草。与方剂配伍,汗液不伤表里,从而达到祛风解表、祛邪通经的功效。
二妙丸
苍术500 g,黄柏500 g。
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白带带下,阴囊瘙痒。常用于皮肤及全身的湿疹或瘙痒,如湿疹、脚气、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手癣、疥疮、脓疱疮、足癣等。
苍术具有祛湿健脾、祛风除湿的功效。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清蒸、解毒治疮的功效,用于治疗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容性皮肤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