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撇子是天生的吗 左撇子是天生还是遗传的?左撇子是天生的吗?
在现代社会,日常生活几乎各个层面的设施设计都是以右撇子为基础的,导致很多情况下给左撇子带来不便。更有甚者,很多“左撇子”小时候被父母惩罚,被迫用右手写字,这是很多左撇子的共同记忆。左撇子不好吗?看看下面的研究,也许你会有很大的不同!
请问以下数字:丘吉尔、拿破仑、奥巴马、牛顿、爱因斯坦、李政道、居里夫人、达芬奇、毕加索、贝多芬、王力宏、卓别林、倪匡、郭泓志、陈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案是:“都是左撇子。”你猜对了吗?统计研究表明,左撇子在各个领域的杰出人物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您是左撇子吗
“左撇子”的患病率约为10%。你属于这群天之骄子吗?这里有几个简单的测试来帮助判断你用手的习惯:想象你的背感觉发痒。你会下意识用哪只手去抓痒?手指交叉时,哪只手的拇指在上面?拍手的时候哪只手在上面?如果你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左撇子”,那么你可能就是“左撇子”!
左撇子何时形成
早在胎儿期,就可以预测未来长大后掌握手的特点。科学家们观察了子宫内的胎儿活动,发现经常伸展并靠近嘴的手更有可能发展成人的惯用手。早期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在一岁半的时候就能看到习惯性手的现象,孩子习惯性手的习惯已经设定在三岁左右。
在观察子宫内胎儿吸指行为的研究中发现,经常吸右手拇指的人长大后几乎100%是右手,经常吸左手拇指的人长大后约2/3成为左手。这个结果暗示了胎儿的习惯性吸指手就是它的习惯性手。
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胎儿的大脑在这个阶段还没有发育完全,吸吮手指的行为并不受其大脑的控制。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阐明胎儿期吸指行为与未来手部偏好之间的关系。
左撇子形成机转与学说
人体内控制优势手形成的机制是什么?要理解其中的奥秘,首先要了解大脑的运作模式。大脑的运作非常复杂。简而言之,大脑是基于分工和节能的原则。控制同一功能的神经元会聚集在大脑的同一侧,以节省空之间的能量消耗。
大脑可以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半球,其中左半球除了负责语言、数理逻辑思维等生理功能外,还负责控制身体右肢的活动。“右半球”不仅控制与艺术、创造力和情感相关的功能,还控制身体左肢的活动。因为语言表达和手部操作都需要细致的动作控制技能,控制这些动作的神经元聚集在大脑左半部的语言区,大脑左半部同时控制身体右半部的运动功能,所以大多数人变成了右撇子。
科学家推测,大脑功能区在解剖结构上的特殊化,可能是“左撇子”比例较高的原因,即在建筑师、音乐家、运动员等许多需要更敏锐空感观和创造力的职业中,右脑作为主导脑。
到现在为止,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天生左撇子的原因还是个谜!虽然“惯用手基因”尚未被发现,但许多关于控制用手习惯的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被科学家提出和讨论。
1.激素失衡理论:如果胎儿期接受的激素失衡,会影响手部手术控制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指出,如果男婴在怀孕期间接触过量的雌激素样激素,他将来成为左撇子的机会将会增加。
2.耳前庭不对称发育:妊娠晚期胎儿的位置与胎儿出生时的姿势和长大后掌握手的习惯有关。科学家认为,由于胎儿位置的不平衡,负责平衡感的双耳前庭神经受到的刺激不均衡,导致双手发育不均匀。
3.超声的影响:超声检查是孕期产前检查的重要工具。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更频繁地接受超声波检查,她们生下左撇子胎儿的几率会更高。
4.“左撇子”基因:2007年,科学家发现2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基因叫LRRTM1,它具有调节大脑左右半球特定位置执行特定功能的功能。小鼠动物实验还发现,该基因可以影响胚胎前脑、下丘脑和海马回的神经分化、连接和发育。该基因的单个核酸多态性已被证明与左撇子有关。
这是迄今为止科学家发现的与“左撇子”相关性最强的基因。有趣的是,这种基因只有从父亲那里遗传下来才能表达。当它从母亲那里继承过来的时候,就会毫无表情地被压抑。这个结果暗示了掌握手的习惯是从父系基因遗传而来的。
左撇子赢的秘密
在体育领域,尤其是一对一的体育比赛,如拳击、网球、羽毛球、击剑、柔道等。,与右撇子运动员相比,“左撇子”通常有更高的胜率。左撇子之所以常是因为“人数少——也就是说,左撇子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
简单来说,左撇子运动员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对手是右撇子的几率是90%,所以经过适当的练习,左撇子运动员已经适应了对手的不对称。相反,惯用右手的运动员有90%的机会和惯用右手的运动员一起练习,只有10%的机会和惯用左手的运动员一起练习。因此,当不同高手的选手在正式比赛场上相遇时,左撇子选手通常可以熟悉战况,赢得比赛。
除了在体育领域的优势,左撇子在音乐、美术、写作等很多其他领域的成绩,甚至比右撇子还要差!优势手的差异也影响个体对语言与空关系的认知。
科学家发现,惯用右手的人在面对整个图像时,右脑的神经元会被激活,但在进一步分析细节图像时,会引起左脑的激活。左撇子的大脑使用方式则相反。简而言之,不同手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也许这种差异就是左撇子在艺术领域取得非凡成就的原因。
文章评论